事情发生在某游乐场里。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沙坑旁边“哇哇”大哭,还重重地跺着脚,看起来非常生气、伤心。原来,这个小男孩还想玩沙子,但是他们该回家了。大部分妈妈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很生气地训斥孩子,然后强行把孩子拉走。这个小男孩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她先是静静地看着孩子,让孩子发泄一会儿情绪,等孩子稍微平静一些后,她微笑着问孩子:“沙坑真好玩,对吗?”小男孩委屈地点点头。妈妈又说:“但是妈妈不让你玩了,要拉你回家,所以你特别、特别地生气,还很难过,对不对?”小男孩又点了点头,情绪明显平静了很多。
妈妈说:“可是,我们说好玩到五点就必须回家的,浩浩忘记了吗?”小男孩犹豫了一下,小声说:“没有忘……”妈妈接着说:“我们要做遵守约定的人,下个周末妈妈再带你来,我们来早一点,浩浩就可以多玩一会儿了,好吗?”
小男孩看来还是不太愿意,没有说话。妈妈笑着说:“你看,这次我们来晚了,只抢到了小桶,下次我们来早一点,就能抢到全套挖沙工具了!”
听到妈妈这么说,小男孩的眼神亮了起来:“我要小桶、小铲子,还有运沙车和沙雕模型!”
“那我们下次早一点出门,今天就先玩到这里,好吗?你也不忍心爸爸回家以后没有饭吃,饿肚子吧?”小男孩高兴地点点头,跟着妈妈离开了。一场“亲子大战”就这样在爆发前夕,被巧妙地化解了。
这个故事是我在一个教育专家的讲座上听到的。教育专家说,她当时出于好奇,追上那位妈妈问:“打扰了,我看你安抚小孩很有一套,请问你是做教育工作的吗?”那位妈妈愣了愣,然后笑了:“不是,我小时候我妈妈也是这么教育我的,我就偷了个懒,照搬过来用了。”
那位妈妈的妈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女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教育的智慧。
教育孩子,母亲的言传身教究竟有多重要呢?
我有一个朋友,我们都叫她“玥妈”,她有一个上一年级的女儿玥玥。
玥玥有一个坏毛病:作业拖拉,有时还会抄同学的作业。为此,老师已经请了好几次家长,玥妈也教育了女儿好几次,甚至不允许女儿和班里的差生来往,但是收效甚微。玥妈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带着女儿到相关机构寻求帮助。在和咨询老师的交流中,玥妈得知,让女儿养成这些坏毛病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玥玥上幼儿园时,玥妈为了更好地教育女儿,报了不少亲子教育班,但常常因为起晚了,或者想出去玩,就不去上课;老师留的作业也大部分都是抄别的妈妈的。咨询老师说:“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正是因为你没有以身作则,才让女儿学到了不好的习惯。”玥妈说,她现在报了一个晚上授课的网络亲子培训班,每天都会按时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希望自己的言传身教能帮助女儿改掉坏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对他产生影响了,尤其是妈妈,因为妈妈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可以说,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并照葫芦画瓢地学习。如果你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就会发现妈妈对孩子的影响确实非常大。比如,如果一个妈妈性格懦弱,那她的孩子也会胆小怕事;如果一个妈妈出口成脏,那她的孩子也同样是满口脏话;如果一个妈妈性格开朗活泼,那她的孩子人缘一定不差;如果一个妈妈温柔体贴,那她的孩子也一定善解人意……
曾有这么一件事:电影院里,一个男孩估计觉得电影无聊,没多久就开始大喊大叫,接着打开手机,开着外放玩游戏。旁边一个女孩忍不住提醒了一句,男孩的妈妈却不以为然地说:“孩子还小,不懂事,让着点儿怎么了?”女孩很生气,双方发生了争执,电影院里的人也纷纷开始指责这对母子,这位母亲气极了,竟然推了这个女孩一下,那个男孩也有样学样地推了女孩。这时,一个男子站了起来,警告这个妈妈不要太过分,孩子看到男子严肃的表情,当场吓哭。这个妈妈这才偃旗息鼓,并且在观众的谴责声中灰溜溜地离开了电影院。
可谓是,有什么样的“熊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熊妈妈”。
可以这样说,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那我们自己就先要变成那个样子。有句话叫“三岁看到老”,其实,不用等到孩子三岁,我们从父母,尤其是妈妈身上,就可以看到孩子成长的样子了。
妈妈是一个职业性很强的角色,可惜有的妈妈“无证上岗”,把白水一样的孩子养成了浑浊的泥水;有的妈妈则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她们的孩子往往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持证上岗”,你准备好了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