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缺陷:犯罪行为的心理大曝光
人格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人格有缺陷的人,比如偏执、反社会等人格类型的人折磨他人,甚至成为罪恶的施加者。
——异常人格易于引发犯罪
尚学文是一名工程师,和同事的关系素来紧张,经常因为琐事争辩,觉得他们和自己不在一个水平上,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因此,他一直在寻找能理解他、懂他的人倾听他对未来的规划及工作中的建议。同事们渐渐地疏远尚学文,不愿意和他有密切交往。而他则认为,“同事们缺乏远见卓识,不能理解我。”
尚学文一直怀疑小李在背后向领导说他的坏话,导致领导不满意他的工作,上个月还被扣了奖金。尚学文说:“曾经有一次,在经过总经理办公室时,我看见小李在和总经理说话,看到我经过就不说了。他一定在背后说我的坏话。”
上周,尚学文被总经理叫去谈话,他认为又是小李在作祟,他要摆脱这个小人。他摸出了水果刀走向小李……
尚学文因为故意伤害罪被依法逮捕。他属于典型的偏执型人格类型,属于易发犯罪的人格类型之一。
因为小李曾经提醒过尚学文要注意工程设计中的价格预算,而被他认为是在给自己找茬,甚至认为小李想要故意打压自己而抬高自身在部门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他对小李保持高度的警惕,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躲开小李,免得他又窥探到什么信息,报告给领导。
对他人的好意保持广泛的猜疑,是偏执型人格者的主要特征。他们将别人好意的、善意的提醒视为敌意、敌对,对所有人保持强烈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经常怀疑有人要伤害自己,或者利用自己达成某种目的。
心理专家指出,偏执型人格者经常会有被迫害、被跟踪、被利用的念头。因此,经常会描述一些其他人根本注意不到、觉察不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经过他们的加工会变成看上去危险性极高的蛛丝马迹。
他们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而身边没有人理解他的处境,因此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打败迫害者。而且,他们认为要主动出击才能战胜敌人,所以他们会攻击一些被自己视为威胁的人。
偏执型人格者固守己见,完全听不进他人的劝告甚至善意的提醒,因此生活在自己的想象里。他们好争辩,但是又固执地坚持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想象。他们嫉妒心强,经常会捕风捉影,怀疑伴侣的忠诚度,而引起家庭纠纷和不合。
除了偏执型人格容易引起暴力犯罪之外,另一种与犯罪密切相关的人格类型是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者典型的特征是缺乏社会道德感,没有同情心。
在五岁的时候,胡加淼就被家人发现有点不对劲,看到动画片中的小动物落水大喊救命,他却哈哈大笑。除了这类让家人费解的怪异表现之外,他还有一些古怪的行为,如喜欢玩火柴,并且经常划着了扔向女孩的头发,看着她们吓得四处逃窜而生出强烈的沉醉感。胡加淼喜欢新鲜的东西,着迷于妈妈买回来的图画书,但没几天都被他撕成碎片。
长大后的胡加淼依然有很多异于常人的行为。在短短三年内,已因盗窃罪进出监狱三次而仍不知悔改,甚至不觉得盗窃是错误的事情。他对生活没有任何规划,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最近,他被发现新添了一项恶习:骚扰女性。
胡加淼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这类人格类型者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属于犯罪心理学认为的高风险性人格类型。
学者总结反社会人格的特征为“七无”,即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悔改心、没有恐惧心理、丧失罪恶感、缺乏道德观念、失去自制力、情感淡漠。
反社会人格者的社会交往是失败的。他们缺乏对他人内心世界的理解能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情感丰富,但不能和他人建立深层次的内心互动。
他们缺乏同情心,经常看着别人的痛苦大笑,更不会因为他人帮助了自己而心存感激。即使他们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他们也不会感到愧疚和懊悔。经常在报道中看到他们在庭审中一直保持微笑,甚至面对受害者及其家属也是毫无悔意。他们是缺乏感情的一类人。
成年的反社会人格者一般都有犯罪记录,法律的制约和道德的教诲对他们一点价值也没有,最终而屡犯不改,成为犯罪的高发人格类型。
反社会人格者冷酷、自私,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他们有情感体验,可以去爱去恨,但是感情是淡薄甚至短暂的,因此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家庭关系。另外,由于他们对感情体验肤浅,其性行为总是轻浮而不正当,容易发生混乱的性关系,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
一般来讲,异常人格来自于一个人早期的生活经历,主要和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比如,偏执型人格者在生活中得不到认可,常被家人尤其是父母拒绝、指责和否定,从而形成多疑的人格特点;而反社会人格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则一般源于儿童或婴儿期母亲的失职,和孩子的感情交流不畅,缺乏对孩子应有的关爱。
可喜的是,部分反社会人格者在成年之后会逐渐修正其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或许是从社会生活中学到的道德规范发挥了些许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