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但别被他“套牢”
我在年轻时曾有一种愚蠢的心态,既渴望友情,可是却又只愿意和别人保持某种比较满意的关系。我这种心态正好和许多人一样:既想要别人对自己感兴趣,但是却不肯花精力让别人来接受自己。
在我的成人教育课程培训班上,我发现许多人都很自卑,他们总是这么想:“我过于害羞胆小,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看来没有人愿意对我感兴趣”;“别人并不渴望认识我”……
别人凭什么要对你感兴趣呢?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有义务去必须喜欢别人。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在社会交往中,假如我们不能拿出别人想要的东西,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让别人来主动讨好我们。
中国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因此,要想赢得别人的友情,就必须甩掉包袱,不要担心别人是否会喜欢我们,而且要尽量发掘我们身上潜藏的基本素质,激发别人来赏识我们。
著名女歌唱家玛丽安·安德森曾对她生命早期的某个阶段做了感人的描述。在那段日子里,她因为深陷失败和颓丧的心境而难以自拔,她觉得自己将永远不能唱歌了。但是,经过一番祈祷和心灵的探索之后,她逐渐找回了继续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一天,她满心欢喜地对母亲说:“我想要歌唱!我希望大家都能爱我!我渴望追求完美!”
母亲郑重地对她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但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我们最完美的主,也没有赢得每一个人的爱。要知道,恩宠是永远位于伟大之前的。”
母亲的话深深地刻在了安德森的心中。她重新开始了歌唱事业,并为实现完美这一目标而奋斗不止。她并没有停留在空想阶段,她明白了“恩宠先于伟大”的道理。
《史诺普郡的少年人》一书的作者A.E.霍斯曼,可以说是英国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他是一位诗人、评论家、演讲家和教师,他对于自己敢蔑视教会教条和被他称为“宗教民俗”的东西而感到骄傲。
但是,当霍斯曼在牛津大学发表题为《诗名与诗性》的演讲时,他这样说道:“我认为,人类最深刻、最真实的话,就是‘吝惜生命的人,必将失去生命;而为我失去生命的人,则必将获得生命’。”
霍斯曼这篇演讲主要讲的是艺术和美学的关系。他提醒艺术家们,要致力于创作,而不要贪图创作可能带来的报偿。其实,他的这些话不仅对艺术创作来说是确切中肯的,而且对于获得事业的成功、对于获得友谊、对于所有人类的努力也都同样适用。
我们必须弄清楚“因”和“果”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想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要想获得友谊,必须先待人友好;要想吸引别人,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就必须先向对方表达我们的兴趣。
如果我们为了获得友谊和真情,已经采取了付出而不是接受的态度,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态度表现出来,使它获得实效。光凭心灵的纯真善良还远远不够,只有这样付诸实践,我们才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效果。
我们就以夫妻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夫妻双方的感情不必每天都用言语表达出来,但是,如果我们不用某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的话,这种感情就有可能因为缺乏滋养而渐趋枯萎。我们不就经常听到一些做妻子的说,她只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偶尔夸奖一下她在某些小事上的贡献吗?
当然,还有许多形式可以帮助我们表达这种赢得朋友的态度,例如敏锐地获悉他人的需要,待人慷慨、热情机敏,等等,这些都是内在态度的外在表现。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也就能获得友谊。友谊确实是要经过赢取才能获得的。
爱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础。我们与别人的友谊如何,也是衡量我们的感情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准。我们必须明确别人的感受;我们还必须明白,当我们伤害他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受到伤害。这样,我们就能成为心理学中的“神人”,也即与他人的“同感”,这也是成熟的一个基本要素。友谊正是对“人类之爱”真实含义的领悟,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契合,它划清了文明和野蛮的界限。如果我们带着成熟与他人交往,就一定能获得这种友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