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替他人着想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多替他人着想

我在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提出了200美元赏金,以“我如何克服忧虑”为题,征求一则对人最有帮助、最能激励人心的真实故事。

这次征文比赛的3位评审委员,是东方航空公司的董事长艾迪·雷肯贝克、林肯纪念大学的校长史德华·麦克里南博士,还有广播新闻评论家卡坦波恩。但我们最后收到两篇非常好的故事,连3位评审委员也难以取舍。于是我们平分了这笔奖金。

下面就是得到一等奖的故事之一——作者是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的波顿先生。(他为密苏里韦泽尔汽车销售公司工作。)

“我9岁时没了母亲,12岁时又没了父亲,”波顿先生写道,“我父亲死于意外,我母亲在19年前的某一天离家出走,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有见过被她带走的两个小妹妹。直到离家7年之后,她才给我写了封信。我父亲在母亲离家3年之后死于一次意外。他和一个合伙人在密苏里州一个小镇买了一家咖啡店,这个合伙人趁父亲出差的时候,把咖啡店卖了并卷款潜逃。一个朋友给我父亲发电报,叫他赶快回家。我父亲在匆忙之下,在堪萨斯州沙林那城的一次车祸中丧生。我有两个姑姑,她们又穷又老,而且病魔缠身。她们把我们5个孩子中的3个带到她们家里去。没有人要我和我最小的弟弟,我们只好依靠镇上人的救济度日。我们怕被人家叫孤儿,或被当孤儿来看待,但我们担心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我和一个贫民家庭在镇上共住了一段时间,但日子很艰难,男主人不久又失业,他们没办法再供养我。后来罗福汀先生和夫人收留了我,住在他们的一个离镇子11里远的农庄里。当时罗福汀先生70岁,得了带状疱疹躺在床上。他告诉我说,只要我不说谎,不偷窃,能听话做事,我就可以留在那里。这3项要求成了我的圣令,我严格遵守。我开始上学了,可是第一个星期我就像婴儿似的躲在家里号啕大哭。其他孩子都来捉弄我,取笑我的大鼻子,说我是个笨蛋,还说我是个‘小臭孤儿’。我伤心得想揍他们一顿,可是收养我的罗福汀先生对我说:‘要永远记住,能走开而不打架的人要比打架的人伟大得多。’所以我一直没有和人打过架。直到有一天,有个小孩在学校的院子里抓起一把鸡屎朝我脸上扔来。我狠狠地揍了他一顿,结果交上了好几个朋友,他们都说他是自找苦吃。

“我非常喜欢罗福汀夫人给我买的一顶新帽子。一天,有个大女孩把我的帽子扯了下来,在里面装满了水,弄坏了帽子。她说她之所以往里面装水,是想让那些水弄湿我的大脑瓜,好让我那玉米花似的脑筋不要乱爆。

“我在学校从来没有哭过,但我常常在家里号啕大哭。然后,有一天,罗福汀夫人给了我一些忠告,消除了我所有的烦恼和忧虑,并使我的敌人变成了朋友。她说:‘拉尔夫,只要你对他们感兴趣,而且注意你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就不会再捉弄你,或叫你“小臭孤儿”了。’我接受了她的忠告。我努力学习,不久就得了第一名。但从来没有人妒忌我,因为我总是尽力帮助别人。

“我帮过好多男孩子写作文,还为好几个男孩子写过完整的报告。有一个孩子不愿让他父母亲知道我在帮他,所以他常常告诉他母亲,说他要去抓田鼠,然后跑到罗福汀先生的农场来,把他的狗关在谷仓中,让我教他功课。我还替一个孩子写过读书报告,还花了好几个晚上帮另一个女孩子学习数学。

“死神来到了我们附近:两个年老的农夫死了,另一位妇女被丈夫抛弃了。我是这4户人家中唯一的男人。我帮了这些寡妇们两年。我上学放学的路上,都会去她们的农场,帮她们砍柴、挤牛奶,给她们的家畜喂饲料、喂水。现在,大家都很喜欢我,不再骂我,每个人都把我当朋友。当我从海军退伍回来时,他们向我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我到家的第一天,200多个农夫赶来看我,其中还有许多人从80里以外开车过来。他们对我的关怀非常真诚,因为我一直很高兴帮助其他人,所以我没有什么忧虑。而且,13年来再也没有人叫我‘小臭孤儿’了。”

让我们为波顿喝彩吧!他知道如何赢得朋友!他也知道如何克服忧虑、享受生活。

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已故博士弗兰克·陆培也是一样。他因为患有风湿病而在床上躺了23年,但是《西雅图之星》的记者史德华·怀特豪斯写信告诉我说:“我访问过陆培博士几次。我从未见过哪个人能像他那样不自,那样会享受生活。”

像他这样躺在床上的废人怎么能享受生活呢?我让你猜两次。他是否埋怨和批评呢?不……他是不是充满了自怜,想让他成为所有人注意的中心,要求每个人都来照顾他呢?也不是。他的做法是把威尔士亲王的名言“我为民服务”作为座右铭。

陆培博士搜集了许多病人的姓名和住址,给他们写充满快乐、充满鼓励的信,使他们高兴,并激励他自己。事实上,他创立了一个专供病人通信的俱乐部,使他们能够彼此联络。最后,他创办了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即“病房里的社会”。

他躺在床上,每年平均要写1400封信,由别人捐赠给这个组织的收音机和书籍为成千上万的病人带来了快乐。

陆培博士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就在于他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有一种使命感。他知道自己是在为一项高尚而重要的理想服务,并从中获得快乐;他不会做萧伯纳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又病又苦、成天抱怨这个世界没有好好地使他开心的老家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