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经列过一道有趣的等式: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艰苦劳动和少说空话,每一个执著的人稍稍努力都不难做到;而作为成功者必备的三大素质的核心,事实上是正确的方法。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而决定成功的往往是这1%。”布克森的一个经典管理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布克森旗下有众多连锁工厂,其中一位厂长遇到了难题,无论他采取什么手段,就是没有办法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他抱怨说,一切能想到的方法他都用了,强制命令、发奖金、好言相劝,但是都无济于事。
布克森不这么看,他认为厂长虽然使用了很多方法,态度也非常认真,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厂长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这天,当白班工人下班时,布克森问了他们浇铸产品的次数,获知是6次之后,就在员工通道的地板上写了一个数字“6”。第二天,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数字变成了“7”。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当夜班工人得知地板上的数字的含义之后,他们不自觉地萌生了竞争意识,于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就这样,厂长手里的“死结”被布克森轻轻一扯,就变成了一根明朗的线条。
在工作中,我们总是被教诲应该有一往无前的执著精神,但是执著的方向如果错了,反而会与自己追求的目标南辕北辙,变成了钻牛角尖。所以正确的方法比执著的态度更加重要。
我们的工作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难题,在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到正确的方法,然后再点燃“执著”这个发动机,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M和X同样被公司看好。他们一个是公关部经理,一个是销售部经理。原本大家都认为,公司总裁公关助理的位置非M莫属。可是最后却是X成功坐上了这个位子。
当有人好奇地向人事部门了解时,才终于明白其中的奥秘。
原来,M虽然工作非常认真,对于公司交付的任务一概非常努力地完成,但是他不善于和同事交流。工作之外就没有私交,与下属较疏远,汇报工作时往往说不清楚,只能找些“某某的确难以沟通”“我用过很多方法来调查”之类的话来解释工作中的不足,公司考虑到他工作态度确实无可挑剔,但是显然不得法,所以就把他调去了另一个部门当主管。
而X则非常注重沟通,和同事相处也非常融洽,与上司也经常交流,所以对于公司上下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能汇报得非常清楚。所以虽然不在公关部门,但是他的工作方式非常适合总裁公关助理这一职位。公司考虑再三,最终提拔了X。
M的职场失利,固然有性格的原因,但是公关工作原本就对人际交往的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只是在办公时间,一本正经地调查,很难知道员工和客户的真实想法;而X就深知这一点,使用了正确的方法来开展工作,所以他能把这个晋升的机会抢到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