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年间,在今浙江省的天台山上有一座国清寺。一天,主持和尚忽然将手中的算筹一拍,说道:“今日当有弟子前来求见,已到山前,何人下去为他领路?”一位小僧连忙应声下山。
过了一会儿,僧房门开,只见小僧带着一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走了进来。一件袈裟斜披肩上,显得风尘仆仆,一看就是远游而来。年轻人走到老僧身旁,双手合掌道:“小僧有礼,弟子拜见师傅。”
老僧赶忙扶住他,笑着说:“前几日我就算出你要来求我算法,今日在此坐等多时了。我不久当西去,这么多算书、算法正愁无人可传,今日你来真是天作之合。”
这个年轻人是谁呢?原来他姓张名遂,法名一行,从小好学,尤其喜欢天文历算,因为被权贵逼迫,他在河南嵩山的嵩岳寺里出家为僧。那嵩岳寺也是一座有名的寺院,里面有不少高僧和藏书。张遂在那里住了几年,通读藏书,研习数学,但很快他又不满足于现有的学习条件。听说浙江天台山有一位高僧,他便千里迢迢地赶来请教。
这位老僧见他十分聪慧,心里也很喜欢,将他带入藏经阁。和一般的寺庙不同,这里面收藏的,全是些《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之类的数学典籍。张遂一看,高兴得手舞足蹈,再也没有了先前的矜持。
从此以后,他便在这里住下,遍读了所有的藏书。如果碰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请教老僧。就这样,他在这里一直待了十几年,才又返回嵩岳寺。正是这一段时间的刻苦勤学,奠定了他日后的成就。
公元717年,唐玄宗特意遍访有才的功臣弟子。由于祖上对朝廷有功,张遂被征召到了长安。此后,他竭尽全力,改革历法,制造了大量的天文、计时仪器。7年后,他又领导了全国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在北起河北蔚县,南到越南河内、顺化的漫长的路线上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测得的数据全都及时送回长安,由张遂进行总的计算。
在这次测量过程中,张遂用复尺测出了地球的纬度,从而计算出了整条子午线的长度。当时,他算出每度弧长132.03千米,虽与现在测得的111.2千米相比还不甚精确,但这在世界上却是第一次实测子午线每度的弧长。90年后才在幼发拉底河平原上进行了一次子午线的测量。不仅如此,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他还编制出了一部著名的历法——《大衍历》。
公元727年10月,张遂跟随唐玄宗到洛阳出巡。这个时候,他已经积劳成疾,到潼县附近,他便不省人事了。唐玄宗听说后,急忙赶来探望。张遂用力睁开双眼,轻声说道:“陛下,贫僧一生观星尚不能穷其究竟,今当升天,再去究其细微。愿陛下早早颁行新历,以利民生。”说完溘然长逝,时年44岁。
可以这样说,他将自己的一生全都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天文事业。公元1977年7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新发现的并被国际上承认的4颗小行星赋予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其中之一就是一行和尚——张遂!
名人箴言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捡来的伟大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华罗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