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需求,更好地认识自己——需求层次理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003 准确把握需求,更好地认识自己——需求层次理论

“缺乏感”

需求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内外环境的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我们为吃穿住行操心,我们还渴望被爱,被尊重,被认同,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现实条件能否让这些需求一一实现?如果有矛盾,我们又该如何去化解呢?

马斯洛需求理论

需要层次论是心理学家马斯洛一生中最著名的论述。他认为人是一种“有欲求的动物”,人们会不停地追求各种目标,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之后,人们又会产生另外的需要,继续去寻求另外的目标。并且,人的需要是有先后顺序的,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顺序依次是:生存和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求在“升级”

一般来说,家境贫寒的人最迫切的需求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差不多的薪水;生存和安全的需求获得满足后,人就会有社交的欲望,渴望与他人交往,想要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爱、成立家庭,获得归属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后,人自重、被他人尊重、得到赞许等需要又会凸显,进而希望从事一些自己喜爱的工作或有挑战性的任务,追求自我实现。

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是指人要在相互的协调中去完成工作任务,也更需要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得到认可。尊重的需要,不仅仅是自我尊重、更主要的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有了社交,才会体现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求把个人的潜力和技能发挥到极致,其实质是一种自我成就感。

需求层次互有关联

正如任何人都要吃饭穿衣一样,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在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

现实启示

实际生活中,我们的需求很难完全地对号入座,每个人的需求五花八门,不同层次的需求会集中体现于一个人的身上,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分析自己的“核心需求”,抓住了“核心需求”,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平衡心态,有的放矢。

读故事,懂心理——角色转换

我们假设一例:S君为某企业区域经理,大学毕业,在家中为独子,已成婚。

他的核心需求在单位及工作中为尊重需求,在生活中为社会需求,在家庭中为安全需求。

也就是说,在单位和工作中他是行家,是领导,需要的是尊重,在生活中他是朋友、同学,需要的是认可,是赞扬;在家庭中他是儿子、丈夫、父亲,他需要的是家庭稳定,生活有保障。

如果他未能认清自己不同角色下的不同核心需求,会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

情况A:将工作及单位中的尊重需求带至生活中,一味地追求尊重的满足,就会和朋友、同学渐渐远离。道理很简单:朋友、同学不会去满足他的尊重需求。

情况B:将生活中社会需求带至家庭中,一味地要求认可的满足,易造成在家中沟通不畅,性格敏感,引起家庭矛盾。因为家庭成员不能满足其社会需求。

可见,个人需求因在工作、生活、家庭中角色不同,会有极大的复杂性,未能认清不同角色下的“核心需求”,而一味地去追求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会在很多地方焦头烂额,影响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到个人的人生幸福;清楚自身不同角色下的不同需求,才能避免这些“尴尬”局面,使你人际关系和谐,心情舒畅。

个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还处于为生计而发愁的阶段时,奢谈自我实现是无意义的,它只能增加你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社会的不满、抱怨。因此,我们需要先解决生存和生理问题,从最基层做起,逐级向上,依次满足,这样,你才会心态平和,从容安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