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教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孟母三迁教子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生活过得很清苦。孟母是个很有教养的妇女。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孟家附近是一片墓地,出殡、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于是,孟子就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孝子们哭哭啼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游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

孟母认为儿子玩这样的游戏没有出息,不利于他读书成才。为此,她把家迁到了城里。

城里没有墓地,孟子不能再玩埋死人的游戏了。紧接着,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

开始,孟子还能静下心来读书。但日子久了,他的心思又定不下来了。原来,他家处于闹市,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绝。听着听着,他就又动了玩耍之心。这一回,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是做买卖的游戏。

孟母觉得在这个地方居住,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将家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那里的环境果然不一样。

学宫内书声琅琅,一派学习气氛。住在这里,孟子果然安下心来读书了。他还经常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

回到家里,孟子竟也模仿起来。有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游戏了,不禁板起了脸。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她顿时眉开眼笑。

不久,孟母将孟子送进了学宫,系统地学习《》《书》。孟子长进很快,后来,他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名儒。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力量之大、之深刻,绝不容忽视。不论是积极成功的教育还是消极失败的教育,环境因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孟母才三次搬家,给孟子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