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服人
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公正报》上的话: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季羡林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实际上,中国古代的“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更看重的是对今天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外貌形象等,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
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能帮助你赢得他人的好感,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今,以“礼”服人已成为聪明人获得信任,开启成功之门的方法之一了。
有三个卖杂志的年轻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卖杂志策略。但其中一人总能最先卖完杂志。事实上,另外两人所处的位置比他优越很多。不过,如果你能够仔细观察他们卖杂志的方式,就能意识到,那个人的成功与他选择的位置毫无关系。
第一个卖杂志的人,总是站在丁字路口,他永远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当乘车人招手索要杂志时,他缓慢地走过去,当顾客刚看清他那招牌式的苦瓜脸时,他已经生硬地将杂志塞进了车窗。如果赶上雨天,则很难觅到他的踪影。一般情况下,雨天买不到他的杂志。人们并不怪罪他,但当人们迫切想买某一本杂志,而又无法看到时,人们就难以忍受他这样的工作态度了。所以,后来人们再也不从他那里买杂志了。
第二个卖杂志的人,站在十字路口,红绿灯带给他不少便利。一旦乘车的人被红灯所阻,他就前前后后地在停下的车队旁奔跑着,大声叫喊着他所卖杂志的名字。人们总是试图从他那里买一份杂志,但都未能如愿,因为他总是忙于奔跑,很难锁定他的位置。
第三个卖杂志人,总是固定地站在繁华街道的中央。双腿略微分开,以保持他的站姿。他的手中拿着几份杂志放在胸前,以使司机和乘客从他身边驶过的时候,能够瞥一眼大字标题。
他从来不随着车辆走动,他总是等着他的顾客驶向他的身边。他用使人愉快的“早上好”问候每一个从他身边过去的人,当有人慢下来打算购买杂志时,他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友好的态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当人们驾车离开时,他在后面大声说道:“谢谢你!祝你有快乐的一天!明天见!”他总是设法在卖出杂志的几秒钟内,把这些话语说得清清楚楚,又悦耳动听。
没错,第三个卖杂志人就是那个总能最先卖完的人,他的成功法则就是——讲礼貌!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一个简单的“请”字,一声热情的“谢谢”,一句亲切的“您好”,其实,这些都是诚挚待人的感情流露,它能令人感受到亲切、温暖和愉快。
一个公司需要一名勤杂工,于是人事部的李经理在一家报纸上登出了“诚聘”广告。
广告一经刊出,立即有五十多人前来应聘。最后,李经理选中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女孩儿。
一位同事很不理解,便问李经理:“比这女孩儿强的大有人在,可你为什么偏偏喜欢这个女孩儿呢?她既没带一封介绍信,又没有任何熟人推荐,真让我感到意外。”
李经理笑了笑说:“实不相瞒,这个女孩儿之所以被我相中,是因为她带来了三封极好的介绍信。”
“三封介绍信?我怎么没看见?”同事疑惑地问道。
你听我说,当这女孩儿看见一位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前来应聘时,她赶紧起身让座,而别的年轻人却装作没看见,这是她的第一封介绍信——文明。
进了我的办公室之后,她先摘下帽子,然后,微笑着彬彬有礼地回答我的各种提问,这是她的第二封介绍信——礼貌。
在她进门之前,她在门口的那块脚踏毯子上先蹭掉脚上的泥土再进屋,以免踩脏了屋里的地面;当我和她交谈时,只见她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也修得干干净净,这是她的第三封介绍信——卫生。
我认为,当一名勤杂工能有这么三封过硬的‘介绍信’,比什么熟人的推荐都要强得多,所以我选中了她。
“原来是这样……”同事恍然大悟道。
故事中的女孩儿随身携带了三封过硬的“介绍信”——文明、礼貌、卫生。这是她平时积累的人格财富,而她用此获得了更大的收获。
可见,礼貌问题并非小事,它所反映出一个人质朴、谦逊、真诚、平等待人这些优秀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与人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当我们希望成为能克服障碍、具有乐观态度、赢得别人喜爱和信任的人时,它就能帮助我们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还能帮助我们处理一些问题,特别是人际关系问题,并顺利地度过困难的处境,最终达到目标。
季羡林醒世妙语
眼光怎样放远呢?首先要看到当前西方科技所造成的弊端,人类生存前途已处在危机中。世人昏昏,我必昭昭。我们必须力矫西方“征服自然”之弊,大力宣扬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年轻人更应如此。
——季羡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