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孔子说的。“戚”就是悲伤的意思,说的是小人总是经常很忧郁,很悲伤。

为什么小人老是不开心呢?因为小人总是为名利所绊,总是患得患失,总是想着算计别人还要防着夜半鬼叫门,心情自然不会太好。

君子就不一样,君子总是心胸宽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做人做得坦坦荡荡。

微生高,又叫尾生高。成语“尾生抱柱”中的“尾生”说的就是他。有一次尾生高约了一个女孩子在桥边相会,结果那女子却一直没来。这个时候天又下起了大雨,河水暴涨,眼看就要淹到尾生高了。但是尾生高心想,既然约了就得等下去,怎么能够爽约呢?于是一直站在暴涨的河水中不走,为了防止被水冲走他就抱着一根柱子。

结果是,那女子始终没来,尾生高被淹死了。

这样的人能算君子了吧?但孔子对他依然不满:“孰谓尾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这说的是一件小事,有人来跟这个尾生高借点醋,碰巧尾生高家里也没醋了,但是尾生高却没有直说,而是跑到邻居家里借了点醋,给了那个朋友。

孔子就觉得这样不耿直,有借花献佛的嫌疑。没醋,就说没醋,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何必要如此计较?因此,孔子认为尾生高“不耿直”,算不得君子。

孔子还说过一类人:“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说有一些人,明明心里特别讨厌一个人,嘴上却不说,还跟人交朋友,左丘明很看不起这种人,我也看不起。

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所谓君子不光是行为上助人为乐,友善亲和,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要“实在”,就算是为了借别人醋,或者跟别人交朋友这些看上去无害的事情,也绝对不能够虚伪。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君子最忌讳的就是虚伪,虚伪的人,是怎么也坦荡不起来的。

因此,“君子坦荡荡”首先是不能欺骗,既不能欺骗别人,也不能欺骗自己。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司马牛问孔子什么叫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不明白,说:“不忧不惧就算君子了吗?”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意思是我审问自己的内心,没有什么值得愧疚的事情,有什么值得忧虑恐惧的!

在孔子看来,一个君子绝不能做问心有愧的事情,只有问心无愧,才能坦坦荡荡。

豫让是春秋时代晋国家臣智伯的门客。春秋末年,三家分晋。赵氏的大夫赵襄子杀死智伯,还把智伯的头盖骨摘下来当杯具。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决定要刺杀赵襄子。

于是,豫让躲进赵襄子的厕所里等着赵襄子。赵襄子上厕所之前突然觉得心中悸动不安,于是断定厕所里有刺客,找人一搜,就把豫让搜出来了。但是,赵襄子很佩服豫让为主尽忠的举动,非但没杀豫让,反而把他放了。走之前,豫让说:“虽然你把我放了,但是咱们得把话说清楚:智伯的仇,不共戴天,无论如何我都是要报的。”赵襄子点点头说:“你去吧,我自己下次小心点就是了。”

豫让回去之后,想到自己的面容音色已经被赵襄子记住了,为了能够顺利行刺,他居然选择了毁容:全身上下涂上了毒药,于是皮肤溃烂长疮疤,又把烧红的炭吞进肚子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音色。

毁容之后的豫让,连自己的妻子都认不出他来了。只有一个之前和豫让关系非常好的朋友认出了豫让,于是抱着豫让大哭,说:“豫让啊豫让,你这是何苦!以你的能力你若是去投奔赵襄子一定能够成为他的亲随的,到时候你再找机会一刀刺死他,多么容易啊,你何必如此自残呢!”

这时候,豫让却回了一番话:“如果我去投奔了赵襄子,但是心里又想着要杀他,这就是怀二心啊。我做的事情是很难的。因为我不光要刺杀赵襄子,我还要用我的行动让那些侍奉君主却怀着二心的人感到万分的惭愧!”

说罢,豫让义无反顾地再一次前去刺杀赵襄子。但这一次,豫让又失败了,赵襄子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了毁容后的豫让。

豫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刺客。他的悲壮来自于他的坦荡。一般的刺客在行刺前一定要先取信于行刺对象,豫让却觉得,刺杀一个信任自己的人,是极为不道德的行为,他宁可漆身吞炭,宁可最后搭上自己的性命,也不愿意做这种事情,因为即便是为了一个正义的目标,豫让也不愿意使用让自己问心有愧的手段。

虽然刺客是一个不光彩的身份,但豫让当之无愧是坦荡荡的君子。

如果说豫让凭借着自己的坦荡赢得了世人的尊敬,那么,西晋年间的石苞则因坦荡赢得了自己的性命。

石苞是西晋初期一位著名的将领,曾被晋武帝司马炎派往淮南镇守,淮南地区在他的治理下,兵强马壮。他平时勤奋工作,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当时,天下还没有统一,占据江东的孙吴势力还在,所以,对于石苞来说,他实际上担负着镇守边疆,一方面防止孙吴入侵,一方面又为统一江东做准备的重任。

贫寒出身的石苞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尤其是在淮河以北担任监军的王琛,十分看不起石苞,当时有这样一首童谣说:“皇宫的大马将变成驴,被大石头压得不能出。”石苞正好姓石,所以王琛假借这一童谣散播谣言中伤,说“石头”就是指石苞。他还秘密地向晋武帝报告说:“石苞与吴国暗中勾结,企图联合东吴造反自立。”

巧的是,在此之前,风水先生也曾对武帝说:“东南方将有大兵造反。”等到王琛的秘密报告上去以后,武帝便真的怀疑起石苞来了。

正在这时,石苞正好收到吴国军队将大举进犯的报告,便指挥士兵修筑工事,封锁水路,以防御敌人的进攻。

武帝听说石苞固城自卫的消息后更加怀疑,就对中军羊祜说:“吴国的军队每次进攻,都是东西呼应,两面夹攻,几乎没有例外的。难道石苞真的要背叛我?”

羊祜自然不会相信,但武帝的怀疑并没有因此而解除。

这个时候,另一件事情使得晋武帝对石苞的怀疑更加深了。

当时,石苞的儿子石乔担任尚书郎,晋武帝要召见他,可经过一天时间他也没有去报到,这往往是造反的先兆。于是,武帝想秘密地派兵去讨伐石苞。武帝发布文告说:“石苞不能正确估计敌人的势力,修筑工事,封锁水路,劳累和干扰了老百姓,应该罢免他的职务。”接着就派遣太尉司马望带领大军前去征讨,又调来一支人马从下邳赶到寿春,形成对石苞的讨伐之势。

这个时候,石苞却对此一点都不知情,一直到了武帝派兵来讨伐他时,他还莫名其妙。但他想:“自己对朝廷和国家一向忠心耿耿,坦荡无私,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这里面一定有误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做事应该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于是,他采纳了孙铄的意见,放下身上的武器,步行出城,等候处理。

武帝知道石苞的行动以后,顿时惊醒过来,他突然想到,如果石苞真要反叛朝廷,他修筑好了守城工事,怎么不作任何反抗就亲自出城受处罚呢?再说,如果他真的勾结了敌人,怎么没有敌人前来帮助他呢?既然如此,那么讨伐石苞到底有什么真凭实据?想到这一层,晋武帝的怀疑一下子消除了。后来,石苞回到朝廷,还受到了晋武帝的优待。

俗话说:“脚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石苞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大是大非和紧急关头,更加应该坦坦荡荡,一旦你的心胸不坦荡,则更加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相反,你的坦荡则等于是在告诉对方,你问心无愧。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当然不必像豫让一样用如此惨烈的手段去实践自己的信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没有机会遇到像石苞一样的困境。但是,不学尾生高,“匿怨而友其人”总还是可以做到的,像石苞一样心胸坦荡也是可以做到的。为人坦坦荡荡,只需要俯仰之间无愧天地,足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