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孤独感恩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对孤独感恩

【点亮心灯】

人在孤独的时候,内心最纯净,最能了解自己的需求;人在宁静的时候,思想清晰透彻,最能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人在悠闲的时候,行为最自然,最能流露真心;人在恬淡的时候,态度谦逊平和,最能体会纯真的趣味。在这个物质膨胀的年代,清闲不易,淡定更难。

【百味人生】

小时候,他很孤独,没人陪他玩,他就一个人在家涂鸦。稍大一点,他便用粉笔在灰墙上画小人、火车还有房子。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说,这个孩子清高。其实,我跟别人玩的时候,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在玩,一个在旁边冷静地看着。”

长大后,他梦想成为一个画家。高考填志愿时,父母对他的艺术梦坚决反对。他不争,朝父母丢下一句:如果理工科能画画他就念。本来只是任性的推托,未曾想父母真找到了个可以画画的专业,叫“建筑系”。

当时,建筑师是干嘛的,别说他不知道,全中国也没几个人知道。中国的建筑系在1977年恢复招生,他上大学时是1981年,当时他的校长是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韩。钱钟韩曾在欧洲游学六七年,辗转四五所学校,没拿学位就回来了,钱钟韩曾对他说:“别迷信老师,要自学。如果你用功连读三天书,会发现老师根本没备课,直接问几个问题就能让老师下不来台。”

到了大二,他开始翘课,常常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中西哲学、艺术论、历史人文……看得昏天黑地。回想起那个时候,他说:“刚刚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世界,大家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毕业后,他进入浙江美院,本想做建筑教育一类的事情,但发现艺术界对建筑一无所知。为了混口饭吃,他在浙江美院下属的公司上班,二十七八岁结婚,生活静好。不过他总觉得不自由,另一个自己又在那里观望着,冷眼,迫切。熬了几年,他终于选择了辞职。

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周围的那些建筑师们都成了巨富,而他似乎与建筑设计绝缘了,过起了田园一样的生活,泡在工地上和工匠们一起从事体力劳动,闲暇之余就在西湖边晃荡、喝茶、看书。

在孤独中,他依旧用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只不过,这次的“涂鸦”与建筑有关。他不鼓励拆迁、不愿意在老房子上“修旧如新”、不喜欢地标性建筑、几乎不做商业项目……他始终与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使他备受争议,更让他独树一帜。

虽然对传统建筑的偏爱曾让他一度曲高和寡,但他坚守自己的理想。“我要一个人默默行走,看看能够走多远。”基于这种想法,他持续着他的“另类坚持”,“我的原则是改造后,建筑会对你微笑”。

他叫王澍,今年49岁,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2012年5月的一天,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澍登上领奖台。这个分量等同于“诺贝尔”和“奥斯卡”的国际建筑奖项,第一次落在了中国人手中。

“我得谢谢那些年的孤独时光。”当有人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王澍说,“幼年时因为孤独,我培养了画画的兴趣,以及对建筑的一种懵懂概念;毕业后因为孤独,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以后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来源于那个时期。”

从排斥到接受,从烦恼到欢喜,周围的世界没有变,改变的是人心,心宽了,心净了,自然就容得下万物,也容下了理想和幸福。

【静夜感悟】

有人说:“真正优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来源于一份孤独。”梵高的孤独是流光四溢的灿烂星空,马尔克斯的孤独担负着的是一个民族……只有在澄明散淡的孤独中,才可以清晰地透视自己的心灵,找到坚定的信念,正如飞鸟展翅高飞,一跃千里之遥,却是那么地从容悠闲。

甭管你现在多年轻,变老是人生的必修课,而你是否抓紧变成熟,却是人生的选修课。让心智年龄尽可能地超越生理年龄五岁,你会赢得更多的机会。你只有从五年后的自己看现在,才不会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杨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