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是什么意思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用不同类别的东西比

不轻易去与别人攀比

比赢了,不要骄

比下去了,不必吓

国人一向喜欢比,什么原因?有人研究是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之故。于是,有关“比”的俗语也就特别多,人和人比,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比人,气死人”等说法。人和狗比,有“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物与情义比,有“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爹亲娘亲不如皇帝老儿的恩情亲”。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比文化”。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这本是一个常识,关键看用在什么地方。但在国人的“比文化”中,大致的情形都是比谁比谁更强。但要比别人强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于是,国人中有不少人就好采取以下一些方式:一是以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二是找比自己差的人比;三是现在比不赢,就用过去比。总之,以比赢为佳。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看不惯赵太爷,就说老子先前比你富多了;听人说和尚摸过小尼姑,又自信小尼姑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便又去同和尚比,说“和尚摸得,我也摸得”。总之,用国人的“比较观”(姑妄论之)来看,什么乱七八糟、相干不相干的东西,都是可以拉在一起来比的。

其实,倘要仔细思考,则不难发现,国人在这里面有不少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将不应该、无可比性的东西拉在一起瞎比。比如身体和感情,从性质上讲,一为物质,一为精神;从形态上讲,一可触可摸,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二个问题:“宁可”的东西是本,放弃的东西是末。舍本求末,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身体已经伤了,还有何感情?因此,用国人爱说的另一句话来套一下,则发现这种“宁可”荒唐之至。这句话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许多不懂得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常常感到不解的是,国人的逻辑思维不仅不连贯,简直就是前后矛盾,前言不搭后语。反之,国人坚决不肯失去的东西,恰恰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感情伤了,时间和实践也许还可以使之得到修复。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那韩信不也是因为忍受了一次胯下之辱,最后反而功成名就了吗?如果他也有这样的思想,那么又何来刘邦的江山呢?第三个问题:这句话的真伪。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来衡量,世上的人,有几个是真正做到了这点的?多半是讲出来给别人听的,要么是吓吓人,要么是表现一下自己的气势,聪明人多半是不会“身体力行”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