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哲发现“中华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张钰哲发现“中华星”

张钰哲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但是在起初,他按照想当工程师的愿望,进了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

没学多久,他觉得自己平日喜欢作画,学了机械工程将来可能要埋没自己的“艺术天赋”,何不改学建筑呢?如果学建筑,将来设计楼阁亭榭时,既有土木工程的计算公式作为支撑,又可寓艺术想象于其中,两者兼而有之,其乐无穷。所以,他就转到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

在康奈尔大学,张钰哲的绘画才能的确表现得不错。可是,他的建筑设计图,老师却很不满意。这让他觉得两者太难结合了。恰巧在此时,他读到一本科普书籍。书中生动地描述了日月星辰的运动和日、月食预报,他被宇宙中的无穷奥秘吸引住了。

这让张钰哲想起在清华上学时看过的一段文字:


天文学乃中国古学,在我国启昌独早,其研究规模,千年前即已灿然大备,惜后中落……近百年复受晚清腐败政治之影响和军阀的摧残,天文古学更日就消亡,几成绝响。诸君关心国粹,扶翼文明,想亦深同愤惜也。


于是,张钰哲最终以天文学作为自己的治学方向,随后转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192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随即到叶凯士天文台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去天文台报到时,台长弗罗斯特领着张钰哲到各处参观。令张钰哲感到十分惊讶的是,弗罗斯特虽然双目失明,可是对全台情况了如指掌。不仅上楼下楼如履平地,连每个楼梯有几级台阶都记得一清二楚,而且对于一些天文数据,既可准确地回答出来,还可指明在《天文年历》或某本天文书籍的第几页可以查到。

张钰哲当即表示非常钦佩弗罗斯特的惊人记忆力。台长说:“不要那么说,重要的是要专心,要持之以恒。”

张钰哲用实践证明了他听从了台长的话。在随后的两年中,张钰哲一直在苦苦地追索,希望在茫茫星海中找寻一颗人类从未发现过的行星。有一次,他发现了这颗星,可惜它溜得太快了,刚一进入张钰哲的眼帘,又在转瞬之间躲进了茫茫的星海中。

1928年11月22日,经过连续的观测和精密的轨道计算,张钰哲确信两年前他发现的那颗星是新行星。当天夜里,当这颗星再次进入他的观测网时,他轻按相机快门,终于将这颗新星留在了底片上。

张钰哲的发现,很快就得到了承认。依照国际惯例,一般以发现者名字为它命名。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哲,此时心潮澎湃:天文学乃是我国古学。只是到了近代,我国才落后于西方,当时的满天星辰,没有一颗是中国人发现的。

多少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发现了行星,中国的名字也将在太空遨游。这颗星临时编号为1928UF。最后证实,这是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这是第一颗亚洲人发现的小行星。为了表示对远隔重洋的祖国的怀念,张钰哲把它取名为“中华星”,为中国小行星研究工作打响了第一炮。

1978年,国际小行星组织为表彰张钰哲的杰出贡献,决定把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于1976年发现的一颗正式编号为2051的小行星命名为“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