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讲究信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做人要讲究信誉

20世纪60年代在香港地产界鼎鼎大名的“三剑客”,终于在1972年分道扬镳。李兆基诚实低调,细心思量,认真策划他刚与人合作创立的永泰建业有限公司的上市。

在李兆基的精心策划下,永泰在1972年11月6日上市,当时股市畅旺,永泰的股票一路上扬。李兆基坐拥这笔充裕的发展资金,静待时机,期待把资产和业务再推上另一个高峰。

1973年4月,股市承受不了压力,骤然疯狂下泻,直线下降至四百零一点。但这个市场巨变对李兆基的地产业务并无负面影响,他认定了这个股票与地产市场的低潮期,正是搜购地产工业原料——土地的黄金时期。

李兆基抓住这个时机在1975年成立恒基兆业有限公司,全心全力发展地产业务,业务范围包括地产买卖、发展计划、楼宇租售、图纸设计、建筑营造、旧楼重建、物业交换等。恒基兆业并持有永泰股份百分之五十以上,成为其控股公司。

李兆基掌舵的恒基兆业首重控制成本,他认为在有了山崩地裂都不易于动摇的根基时,才眼望四方,耳听八面,着力开源也不迟。李兆基锐意购入价廉物美的土地,作为原料储备,他有两个大方向。

其一,是矢志不渝、义无反顾地购入大量“乙种换地权益书”。香港政府当年征收新界农民的耕地作各种发展用途,交换条件是先收耕地,然后拨出可建房屋的土地给他们交换,通常是二英尺半耕地换一英尺屋地。农民拿着一纸换地权益书,将来才可换地发展,眼前要套现实惠的话,基本上是无计可施的。

李兆基留意到这种情况,于是跟农民商议,以现金购入他们手上的换地权益书,受到农民普遍欢迎。恒基兆业通过购入换地权益书,拥有一大块平价买入的土地可供建楼之用。

其二,李兆基死心塌地,苦心搜索旧楼改建。香港早期开发的地区,多已成为黄金地段,充塞此间的楼宇很多已经破旧。如果可以游说到业主出售旧楼,在原地重建,最大的好处是在黄金地段耸立起面貌一新的巍峨建筑物来,既使地产发展商有厚利可图,心脏地带的市容又焕然一新。

并且旧业主更可把现金自由运用,真是一举几得之事。于是,李兆基的策略是布下“天罗地网”,分别通过香港乃至海外经纪人,重金报酬,务求物色旧楼,诚意搜购。

李兆基在20世纪60年代到温哥华探望冯景禧时,启发了他向那些已移居异国的华侨着手,让他们利用手上持有的香港物业套现。因而在恒基兆业创立不久,就在加拿大设立恒基温哥华分行及在美国设有恒基三藩市办事处,刊登广告,专门联系收购华侨的物业。

因此获得许多廉价土地,为公司增加不少土地储备。李兆基的一些基本策略和业务宗旨,经历了1973年香港股市大崩溃和1974年的石油危机,都没有丝毫改变。

1974年的恒生指数下跌至150点,楼价从1972年最高峰的港岛住宅平均价220元跌到176元,除跌幅大之外,销售也相当冷清,市面极端萧条。李兆基的基本策略是:实行“地照买、楼照起”,同时“制成品照卖”。

除了把推出的楼盘悉心包装,大卖广告,大搞宣传之外,最主要的是李兆基只要有少许利润就放手卖出去。始终是薄利多销的政策使恒基兆业维持着它在萧条中的正常发展。在1974年底,住宅楼盘下跌20%而毫无起色之际,在李兆基身边打理财务的何永勋,自然是战战兢兢,管账管得万分小心。

身为老板的李兆基也慎重地对何永勋面授机宜,说:“现今好比十面埋伏,草木皆兵。在这种险境下领军,最重要粮饷充裕,切勿无端扣军粮,一旦影响军心,折损士气,反而就因小失大了。”

李兆基不住提点着何永勋留意那些跟恒基兆业承做建筑的工头,务必要准时结账给他们。建筑行业的尾数往往是最难追讨的,有些地产公司为了种种原因,故意把尾期建筑费拖得遥遥无期。这是李兆基最反对的,认为是破坏招牌的大忌。

李兆基的业务宗旨是:从来不会自私地只顾自己盈利,而不照顾业务对手。他认为信誉最要紧。

信誉,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在社会上,一个没有信誉的人很难立足。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少,他的事业会越来越难,他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远。

信誉,对企业来讲,就是要遵守契约,否则你签合同有什么用呢?一个没有信用的公司是不能长久的。众所周知,信誉是企业的公信力,是企业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美誉度和信任度,在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股东等利益相关者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信誉是企业双方合作的前提,是保证契约实施的重要机制。事实表明,一个企业的信誉的价值在于,在顺境里,良好的信誉是企业资产增值的助推器,能为企业赢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促进企业新鲜血液的良性循环;在逆境里,它是企业摆脱危机的砝码,缓冲企业压力。

信誉理论表明,正面的知名度对公司的信誉有支持性的作用,而负面知名度则对公司的信誉有强烈的破坏性。公司一旦有了不好的名声,就很难再改变公众的不良印象。

负面知名度常常引起企业的信誉危机,当一个企业遭遇信誉危机时,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恶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