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去做,何时都不晚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只要去做,何时都不晚

在哈佛,有这样一位毕业生被其他学生和教授崇敬和佩服。她就是82岁从哈佛毕业的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不是哈佛毕业生中最出色的一位,也并不具有非凡的才能,人们对她的敬佩,不是因为她年纪老迈,而是因为她勇敢尝试,始终坚持的毅力和决心。

这一天,身穿毕业生礼服、头戴黑色学士帽的伊丽莎白·麦克尼尔从哈佛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在获得文科学士学位的同时,她还被颁发了一个表彰其学术成就和品德的奖项。

伊丽莎白早在1941年就高中毕业了,之后,她陆续生了4个孩子。26年前,她成为哈佛大学健康服务部门的员工。哈佛的学术氛围令她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几年后,她开始尝试在哈佛“蹭课”。

但是在这之后的很多年里,她并没有正式注册当学生,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哈佛的课程。一度想放弃拿到哈佛学历的念头。

直到9年前,同事和同学的鼓励让伊丽莎白产生了争取学位的念头,那时她已经73岁了。对于一个普通的73岁的老人来说,安享晚年是最好的选择。而伊丽莎白却不甘心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她再次鼓起勇气,走入了哈佛的课堂,她给自己制定了“10年目标”,并经常向孩子们许诺,要在83岁之前从哈佛毕业。

终于,满脸皱纹的伊丽莎白在哈佛工作了25年、学习了20年、攻读了9年学位后,赶在自己的孙女之前获得了本科学历。

在哈佛,伊丽莎白可谓是一位独特的学生。许多教授都以伊丽莎白的事迹作为案例鼓舞学生:树立信心、果敢尝试,走属于自己路。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等待,在等待中,我们错失了许多的机会;在等待中,我们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在等待中,我们由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变为碌碌无为的中老年。我们还在等待什么?选择去尝试,总不会让自己在原地踏步。

人生就是如此,只要你迈步,路就会在脚下延伸。只有启程,我们才会向理想的目标靠近。无论你的梦想和目标是什么,这些都只是你成功的开始,更主要的是立即开始行动,从而实实在在地看到成功的希望。这一点被许多人所忽略,其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贝尔在试制电话机时,感到有关问题还没有把握,便去向著名物理学家约瑟·亨利请教。贝尔谈了自己的设想,然后恳切地问:“先生有何见教?”“干吧!”亨利回答说。贝尔不安地说:“可是,先生,我对电的知识知道得很少呀。”“学吧!”亨利又简短地回答。电话机试制成功后,贝尔激动地说:“如果不是亨利先生的这两个词的鼓励,我是不可能发明电话机的啊!”

当年,迪斯尼为了实现他心中的梦想,不断地呼吁去建造一个乐园,可是当时有非常多的人反对他:有的人担心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有的人担心他的资金有问题;有的人甚至怀疑他的头脑有问题;有的人说政府不会批那么大的一片地……可是迪斯尼不断地去想各种各样的方法,为了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他甚至跑了143次银行。他积极地寻求各方面资源的支持,最后,他梦想中的乐园——迪斯尼乐园,终于在美国开始兴建,到现在,被复制到世界各地。

人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只有少数人能够果敢地去尝试,也只有这少数人才是最后的成功者。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并非不知道行动的重要,但就是迟迟不愿意行动,结果又产生负疚感,造成意志瘫痪。很多情况下,人们与其说是因为恐惧而不去行动,毋宁说是因为不去行动而导致恐惧。许多事情的难度都由于我们的犹豫和摇摆加大了。

勇于尝试需要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所以他十分赞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些在人类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人。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也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只瓶子平放在桌子上,瓶子的底部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他先放进几只蜜蜂,只见它们一次又一次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只能撞在瓶壁上。蜜蜂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从瓶底飞出,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光亮的瓶底儿。威克教授把蜜蜂倒出,仍将瓶子按原来的方向放好,再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它们一只不剩地全从瓶口飞了出来。

苍蝇为什么能找到出路?因为它们坚持多方尝试,一旦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最后终于找到瓶口飞了出来。

威克教授的结论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横冲直撞,因为后者的做法比前者聪明且有用得多。

人生需要选择,需要你果敢地去拼搏、去行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哪怕你很畏惧,哪怕你很犹豫,但只要摆在你面前的路是正确的,你就要立即行动起来。

人的价值,不光是在取得成就时才显现的,具有尝试精神的人,他的人生,也会丰富多彩,熠熠放光。经过尝试,我们会发现自己具有取之不竭的智力潜能,会发现生命中潜藏着许多连自己也无法想象的能力。如果不去尝试,这些能力永远也没有机会大放异彩。尝试,是铸造卓越与杰出人生的一种方式,是事业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