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从哪里来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我是谁,从哪里来

孩子在1岁之前,自我的意识很弱,甚至认为自己与外部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到了两三岁,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萌芽和觉醒,孩子越来越独立,也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为此,两三岁的时候,孩子最喜欢说的话就是“这是我的”。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无权归属概念,他们对于东西霸占的理由很简单——我喜欢。为此,他们总是把“我的,我的”挂在嘴边。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区分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这样一来,孩子才能避免成为“小霸王”,也学会分享。

随着不断地成长,孩子到了4岁前后,在潜意识的驱使下开始探索生命的起源。他们总是喜欢问爸爸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传统的爸爸妈妈都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他们会对孩子敷衍了事,告诉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你是天上掉下来的”“你是土里挖出来的”,总而言之,爸爸妈妈的回答千奇百怪,让人听来忍不住啼笑皆非。实际上,孩子对于自我的探索与对生命本源的探索是相互重叠的,所以父母不应该敷衍孩子,而是应该理性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正好以此为契机对孩子进行关于生命的科学教育。

相信很多父母在被孩子问起“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时,都会感到很尴尬,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给予孩子合理的解释。实际上,生命的来源,与性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人类繁衍生息的方式,性在人类的生活中时常被提起,但几乎从未被重视。尤其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羞于对孩子提起性。当孩子对生命的追溯表现出好奇时,父母既不要胡编乱造欺骗孩子,也不要顾左右而言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是要借此机会引导孩子,也理所当然对孩子开展性教育,这才是父母该有的态度。

此外,父母还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父母随口说出来敷衍孩子的话,却被天真无邪的孩子当真了。的确,有的孩子在被父母批评之后,哭着要去找自己的亲妈妈;也有的孩子选择离家出走,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家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家。这一切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父母选择对孩子隐瞒,或者对孩子撒谎。长此以往,孩子还如何相信父母呢?作为父母,要选择尊重科学,而不要为了隐藏本应该告诉孩子的真相,就对孩子犯更大的错误。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非常温暖,让人向往。爸爸的肚子里有很多的小蝌蚪,他们游来游去,有一天,他们从爸爸的肚子里游到了妈妈的肚子里,他们都想住进妈妈的房间,但是房间实在太小了,只能住进去一个小蝌蚪。为此,小蝌蚪们开展了比赛,只有游动最快的、最强壮的小蝌蚪,才能第一时间到达房间里。他在房子里不停地长大,就成了你。小蝌蚪在妈妈的房间里住了10个月,他越来越大,妈妈的房间无法容纳他,所以他决定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妈妈的肚子很疼,因为他在里面挣扎,妈妈只好到医院里寻求帮助。就这样,医生和护士阿姨一起帮助小蝌蚪降临人世,他就是你,我和爸爸就带着你回到了家。”讲到这里的时候,妈妈还可以比画一下,告诉孩子他在降临人世的时候有多大,也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非常努力小心,才把他从那么小养成这么大。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孩子知道生命的起源,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养育他的辛苦,与此同时还可以给孩子铺垫基本的性知识,为将来对孩子开展性教育奠定基础,可谓一举数得。

面对生命,面对性,父母一定要端正态度,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和引导。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糊弄了事,与尊重科学相比,编造谎言欺骗孩子、敷衍了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都是下下策,是应该被摒弃的家庭教育方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