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个诚信的人——“曾子杀猪”教子诚实
曾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曾子杀猪”是一篇流传千年的教子故事。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买东西,他们的儿子也嚷嚷着要一起去。曾妻觉得带着孩子去麻烦,就随口对儿子说:“你乖乖在家等着,我回来就杀猪炖肉给你吃。”
儿子最喜欢吃猪肉,一听说妈妈回来能给自己杀猪炖肉吃,顿时安静下来,乖乖地回去了。
等曾妻从集市回来时,刚一进门,就看见院子里已经准备好了水盆、刀子,而曾子正把一头小猪捆好,准备杀猪。他们的儿子正喜滋滋地站在一旁,看着父亲杀猪。
曾妻忙上前阻拦道:“你这是做什么?猪还这么小,怎么能杀呢?”曾子说:“你忘了自己早晨怎么对孩子说的了?”
曾妻有点生气地说:“我只是随口一说,糊弄小孩子的,你怎么能当真呢?”
听完妻子的话,曾子站起身,语重心长地说:“在孩子面前是不能撒谎的!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以后去欺骗别人。虽然你只是随口一说,哄住了孩子,但过后他知道你说谎欺骗了他,就不会再相信你的话了。这样一来,我们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呢?”
曾子的话让妻子很自责,后悔不该对孩子说那样的话,更不应该欺骗孩子。既然已经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了,就要说话算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只好过去,帮曾子一起把小猪杀了,为孩子炖了一锅肉。
<<<家教家风感悟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答应的事就像是铜墙铁壁一般坚不可摧。但是,如果父母多次承诺都没能兑现,孩子就会对父母的言行渐渐产生怀疑,以后也不会百分百地相信父母了。即使以后父母再真诚地许下承诺,由于此前的食言,孩子也会认为父母是在敷衍自己。
与此同时,孩子还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父母的这些言行。当他对别人做出承诺时,也不愿意再说到做到。因为他觉得,既然父母能这样做,那么自己也可以,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孩子也很难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作为一代大儒的曾子,自然深谙其中的道理,因此也十分注重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当妻子向孩子“承诺”后,他立刻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妻子的诺言,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来了诚信的形象,为孩子做出了好的榜样。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诚信的人,我们不妨学学曾子的家风,用实际言行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
1.身教重于言传,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
曾子的做法,在今天很多父母看来似乎都有些小题大做了:糊弄孩子嘛,谁都有过,何必当真呢?
然而,曾子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虽然杀了一头猪,眼前利益遭受了损失,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来看,这么做却是值得的。要知道,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眼中都具有模范和榜样作用,父母做得好,孩子就学得好;父母做得差,想让孩子做好就很难。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曾子和妻子的想法一样,哄骗孩子一下,不兑现自己的诺言,猪是保住了,但孩子发现自己受了骗,以后肯定再难以相信父母。这样一来,父母再想教育孩子诚信,孩子恐怕都不会听了。这也是现在很多父母说孩子难教育的原因,父母没有在某些方面做好身教,没有用自己的行动做好表率,又怎么能强求孩子一定要做好呢?
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诚信的人,父母首先应像曾子那样,对孩子诚信,这样再去教育孩子,孩子才会信服。
2.不要轻易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有些父母为了打发孩子,会随便跟孩子许诺,比如答应孩子考100分出去旅游、答应孩子不哭闹就可以买玩具,结果等孩子做到了,父母却找各种借口食言了。这样的做法是很伤害孩子的,而且孩子受到这种不守信行为的暗示,也会跟着模仿。
家庭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如果觉得没有可能实现的事,就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一旦答应孩子的,就要努力做到,不能找借口百般推诿,更不能在失信后对孩子一通责骂。
如果答应孩子后,的确因为一些原因而无法兑现,父母要及时向孩子说明原因,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原谅,并和孩子商量怎么弥补。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也才能给孩子做好诚实守信的典范。
3.孩子说谎,父母要正确引导教育
虽然我们希望孩子做个诚信的人,但因为孩子年龄小,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有时候也会说谎。
当你发现孩子说谎时,不要立刻大动干戈或棍棒相加,而要冷静分析,区别对待,弄清孩子说谎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说谎大多是出于本能的反应,比如想要逃避责罚等。对此,父母要正确积极地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说谎是错误的行为,是不诚信的表现,说谎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也提醒父母,当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斥责打骂,这样只会让孩子为了逃避打骂而变得爱说谎。相反,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冷静地分析错误,并主动承担因自己的错误而造成的后果,争取“把坏事变成好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