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履者远行,学会让对方说“是”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轻履者远行,学会让对方说“是”

在生活中,女人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他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你应聘时的主考官……有时候,某些人欲在你身上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你更应该临危不惧,巧妙地使用说服技巧,使他放下“屠刀”,避免造成严重的恶果。在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技巧,说服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俗话说,农以水为命,水以渠为先。说话时,如何挖好渠,引来自己想要的水呢?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收视率蹿高,火遍大江南北。节目组想邀请齐秦作为演唱歌手,但考虑到他作为成名歌手,和新生代歌手同台较量,心里肯定会有顾虑。在遭到齐秦经纪公司的回绝后,评委张漫干脆直接找到了齐秦说:“湖南卫视正在筹备《我是歌手》的节目,本来想邀请您登台演唱,但我想,这个节目采取末位淘汰制,您是前辈,担心您输了,面子上不好看。我想听听您的想法。”

齐秦一听急了:“你是说我怕输?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不过话说回来了,重在参与,即便是名次差点,淘汰了也不要紧,我输得起。面子上难堪点,但看到年轻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还是感到很高兴的。你不是叫我前辈吗?就算我为年轻人做点事吧。”于是,齐秦加盟《我是歌手》。

大家看评委张漫的说话艺术。如果张漫依着自己的心思直接把话说出来,估计会让对方顾虑重重,不肯轻易答应。但是她采取了迂回战略,直接把对方的顾虑说出来,激起对方的兴趣,主动加入。虽然名义上是为对方着想,但实际上是声东击西,把对方的好胜心激发出来,可以让对方放下包袱,主动前进。

学会让对方说“是”,这可是大有学问的。采取营销当中的“7YES步骤”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设法使对方说“是、是、是”。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连续大约7次选择“YES”答案之后,等到第8个问题时,人们可能顺理成章习惯性地选择回答“YES”。

将你最终要解决的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让对方很容易选择“YES”答案的小问题。当每一个小问题的答案都是“YES”时,对方对你最终所期望的答案常常自然而然地变成了“YES”——赞同你的主张。这里的主张包括你希望说服对方接受的观点,也包括你要推销的产品。

那么,在实际的沟通中,为了达到让对方说“是”的目的,还需要把握什么原则和方法呢?

1.春风化雨,注重感情

在你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卫,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作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卫心理,那么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也就告诉我们,在想说服别人时,最主要的是创造一种平和、温暖、诚恳的气氛。再雄辩的哲学家也不好说服不愿改变看法的人,唯一的手段是先使他的心变软。这种暗示可以采用种种方法来进行: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意给予帮助等。

2.先顺后逆,先退后进

心理学中的“名片效应”,是说人与人接触,先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情况,让对方了解自己,取得对方信任。心理学中的“自己人效应”,是说与人接触,要取得对方信任,就应该先让对方认可你是他的“自己人”,采用这种先顺后逆的说服方法,可以消除对方的对立情绪,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引出认同感。

3.激发动机

大家都知道,林志玲生于富商家庭,她完全可以不用奋斗就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可独立倔强的林志玲不喜欢这样,她选择了一条自己奋斗、自己闯荡的路。有一天,她连续被安排了三场走秀活动,其中有一天还要抽出时间拍摄广告。当结束广告拍摄后,她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走秀现场,此时的她体力严重透支,已经两天没合眼了。感到非常委屈的她把电话打给了妈妈。电话那边的妈妈不仅没有安慰女儿,反倒说:“要不不干了回家,要么擦干眼泪继续站上舞台。你是想回来还是想继续?”倔强的林志玲听完这句话后,重新回到了舞台。

其实,林志玲的妈妈是非常心疼自己的女儿的,但如果和她一起发牢骚、埋怨,只会让事情更糟糕,让她越来越没有斗志。林妈妈用了激将法,激发了林志玲心底的斗志。

激发动机时,主要是要善于提出问题。明确你需要什么,把说服对象引到他自己的问题上。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站在对方立场上,说服对方,是从对方的动机出发,先在动机上寻求一致点,再实现求同存异。

4.寻找沟通点

这即是如何引起对方注意、善于提出问题。实际上,无论在心理上、感情上、还是在生理上,我们都可以找到双方的共鸣之处,即沟通点,共同的爱好、兴趣,共同的性格、情感,共同的方向、理想,共同的行业、工作等。这都是很好的沟通媒介。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对方哪怕是向我们这方迈过一小步,他们的立场、态度、认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5.心理换位法

我们站到对方的角度,或让对方站在我们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样更容易理解、体谅对方。

6.以大同求小同

在具体问题上发生分歧,把问题停留在具体问题上,事情往往不好解决。如果把这个问题挪到相关的,如目标、理想这样的高层次上,我们就容易找到共同点。自然,有共同点,又是大共同点,统一认识、看法也就好办了。

7.拿出权威的数字

心理学中的“权威性偏见”,是对权威产生的一种过分崇拜的评价性偏见。人们听到、看到的往往是权威人士闪光的东西,并不了解他的另一面,所以会产生盲目性。当请求来自权威人士时,人们易于产生顺从的倾向。如果人们相信请求者是权威人士或有权进行这样的请求的人,他便会毫不怀疑地执行请求。

在西奥迪尼博士写的一篇论文中,一个声称是医生的人打电话给三家中西部医院的22个独立护士站,要求她们为病房的一个病人送去处方药,收到这些命令的护士们根本不认识打电话的人,她们甚至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是医生(他不是),她们只是从电话里收到提供处方药的命令的,这显然违背了医院的规定。她们被要求送给病人的药物是未授权的,并且剂量是每日最大剂量的两倍,这足够危及病人的生命了。然而在95%的案例中,西奥迪尼写道,“护士从病房医药箱中取出了足够的剂量并把它给了病人。”之后观察者阻止了护士并解释这是一次实验。你用权威的话说,人们就容易信服;你拿出权威的数字,人们就很少提出疑义。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引用权威的语言或材料,也能起到说服的作用。比如,“事故多发地段,请注意安全”和“交警提醒您:这里一个月有3人死于交通事故”,显然,后者的警示作用会大得多。

8.曲径通幽,迂回引导

正面一时讲不通时,可以变化策略,采访迂回战术。讲好大道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抽丝剥茧,逐步引导,层层深入,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个点上来,最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这样就可以避免把讲道理变成简单地让别人服从,对方更乐意接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