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孔子就很好学。孔子刚刚3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他读书识字,4岁时,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孔妈妈问孔子:“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子说:“都记住了。”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孔子和哥哥睡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孔子说:“我已经练了很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感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子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起字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孔子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
到了晚年,孔子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做成的绳子编连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人们常用“韦编三绝”来形容读书勤奋。
正是靠着“勤奋”二字,孔子成为了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正所谓“天才来自勤奋”。
名人箴言
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