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心修身,以宁静致远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同时人们也多了一分浮躁。倘若不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把自己的心态放平,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被细枝末节所困扰而波澜不断,做什么事情都会心浮气躁,难得安宁。
为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排除世事的纷扰,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古人说:宁静以致远。成大事者需要淡泊宁静的心境,切忌浮躁。人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才能收起浮躁心,才能对人生有所领悟。
宁静不但能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安宁,也能让人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一壶小酒在手,看世间荣华,阅人间沧桑,任人情冷暖,这种宁静的洒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很多时候,人们的内心为浮华所困,人们的情绪被浮躁所俘。很多人行色匆匆地奔走于人潮汹涌的街头,浮躁之心倏然而生,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冷静驻足的机会。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从容也在逐渐丧失;而欲望则在繁忙与喧嚣中不断提醒人“快跑”。物的欲望在慢慢“吞噬”人的灵性和光彩,人留给自己内心的空间被压缩到最小,狭隘到已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和眼光。于是,有些人开始出现种种千奇百怪的心理扭曲,再也得不到心灵的平衡。
现今,很多人惯于为自己做各种周密而细致的“盘算”,权衡着各种可能有的收益与损失,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去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繁忙紧张的生活使人心境失衡,患得患失,不能以宁静之心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于是人时常迷惘躁动,加重生命的负荷,让快乐生活从此与自己无缘。在生活中,唯有宁静的心灵,才能让人不至于“眼热”权势显赫,奢望金银成堆,羡慕美宅华邸。
有这样一个故事:
老街上有一位卖铁锅、菜刀和剪子的老人。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任人自取,自给价,晚上也不收摊。人们从这里经过,常看到老人在竹椅上躺着,手里拿着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身旁是一把紫砂壶。他的生意也没听说有好坏之分。后来,人们才知,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但他说:“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我很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看到老人身旁的那把紫砂壶,那壶立即吸引了他的目光,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文物商人走过去,端起那把壶,发现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文物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市面上仅有三件的下落,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该华侨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文物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人先是一惊,然后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时不时就要坐起来看一眼壶,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他的门前就变得拥挤不堪了,有的人问还有没有其他宝贝,有的人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竟然来敲他家门。老人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文件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人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后来,老人还是卖铁锅、菜刀和剪子,据说他安然活到了100多岁。
故事中的老人为了得到心的安宁,毅然把价值几十万的古董砸碎,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但老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追求的不是金钱多少、财富几何,而是心灵的宁静。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掉许多浅薄粗陋,避免许多私心杂念的困扰。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内涵。人安之若素、冷静从容,往往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无论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还是乌云密布、风急雨骤,沧海桑田,命运多舛,外在因素的变换对心灵宁静的人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有巨大的心灵力量,让他们能以“正心”来“修身”,以“宁静”而“致远”,以己之光,泽被四方。综观古今中外,心灵真正宁静的人,方能“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
所以,当你被错综复杂的所谓名利弄得焦躁不安时,请一定要学会用心灵的力量对自己说一声“要平和,要冷静”,这样,你就能增强自我控制的力量,保持平心静气,朝自己的目标有条不紊地前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