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人不如靠自己——郑板桥教子自立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
郑板桥52岁始得一子,取名小宝。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人,郑板桥非常注意教子方法。在小宝出生后不久,郑板桥就被调往山东去做知县,小宝便留在家里,由妻子和弟弟郑墨照顾。他看惯了那些富家子弟的骄奢,也担心妻子和弟弟宠坏小宝,因此经常写信回去询问小宝的情况,还多次嘱咐妻子和弟弟不要骄纵小宝。
小宝6岁时,郑板桥才把一家人接到自己身边,小宝也来到了父亲身边。自此,郑板桥每日亲自教导小宝读书,还要求儿子每天必须背诵一定量的诗文。同时,他还常给儿子讲述穿衣吃饭的艰辛,并让儿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碗、洗衣服等。
12岁后,郑板桥又让儿子学着用小水桶从井里挑水回来,不管天冷天热,都要去挑,而且每次必须挑满。
当时,山东多地灾荒严重,郑板桥为官一向清贫,家里也已好几天揭不开锅了。一天,小宝哭着说:“娘,我肚子好饿!”妈妈从灶上拿来一块玉米窝头塞给小宝,说:“这是昨天你爹爹节省下来的,快拿去吃吧!”
小宝高兴地拿着窝头,坐在门口吃了起来。
这时,他忽然看到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正站在不远处,眼巴巴地看着他手里的窝头。小宝马上站起来跑过去,把自己的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后来郑板桥知道这件事后,很高兴地夸赞了小宝。
郑板桥一直都很注重对孩子进行自立教育。在临终前,他还给小宝留下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几句遗言,既是郑板桥的家风,也是他一直奉行的教子法则。
<<<家教家风感悟
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疼爱不等于娇惯溺爱。郑板桥晚年得子,对儿子小宝的疼爱程度可想而知。但是,看惯了富贵子弟的骄奢淫逸,郑板桥更懂得“惯子如杀子”的道理。因此,即使内心万分疼爱儿子,他却从不娇惯儿子,反而想方设法锻炼儿子的自立能力。直到临终,仍在谆谆嘱咐儿子:要自立、自强,不要依靠别人。
对比今日,有多少父母包揽了孩子的所有事务:小到吃穿、学习,大到工作、买房,父母都是倾尽全力,为的就是让孩子舒坦。结果,越来越多的孩子长成了“高分低能儿”,独立生活能力极差,甚至长到几十岁了,还在啃老!这还是父母疼爱孩子的初衷吗?
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独立走向社会,父母不可能让他们依靠一辈子。如果你想让孩子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就必须从小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让他们懂得:靠天、靠地,都不如靠自己!
1.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要想让孩子变得自立,就要帮助孩子告别依赖,而告别依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鼓励孩子独立地生活。要独立地生活,就要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时,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靠自己的人。
郑板桥在教育小宝时,就很注重这一点。从小宝到他身边起,他就有意识地让小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自己的事负责,甚至要为家中的家务负责,比如洗衣服、洗碗等。大一些后,他又让小宝承担为家庭挑水的责任,增加孩子的责任心,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这些事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务事,不能依赖别人的帮忙。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却可以成为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机会,让孩子慢慢脱离对父母的依赖。
2.把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半
现在一说起培养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很多父母可能都有点困惑:自己到底是懒点好还是勤快点好呢?
其实,该懒则懒,该勤则勤。手可以懒,嘴也可以懒,但心却不能懒。少帮孩子做点,少说孩子点,但心里却需要经常琢磨事情。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说不去爱孩子,孩子是肯定需要父母的爱的,父母的爱也会滋润他们健康地成长。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获得的爱太多,甚至“过剩”了,所以父母不妨学会控制一下自己的爱,把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半,放在心底,给孩子一些独自克服困难的机会,让他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只有多给孩子机会,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也才能在将来更快地适应社会,掌控自己的未来。
3.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决策能力
孩子要想未来不靠天、不靠地,完全靠自己,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这样才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要锻炼孩子的决策能力,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将孩子当成家庭的一分子来对待,不论孩子多大,都要有意识地与孩子沟通家里的事,有时遇到麻烦还可以让孩子跟着出谋划策。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思考能力,对培养他的决策能力也大有帮助。如果孩子能从小就具有自己决策的能力,长大后就有可能更好地把握机会,遇事也能够当机立断,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