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自察,善于补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自省自察,善于补过

谈到悔,南怀瑾先生说:“人生就是悔,悔就是很困难的,没有真正的无咎。要真正达到没有毛病,你要‘善于补过’,自己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要能检查出自己每一方面的错误,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毛病。这样才能无咎。”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做个“完人”,真正达到南怀瑾先生所说的“无咎”状态,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而完善自己的方式或者说途径,就是随时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毛病,进而改正,即“补过”。人生能一直如此,便能不悔,至少内心能够少些悔。

这样的观点,并非出自南怀瑾先生的凭空想象。自古以来,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就如是劝诫着人们——要善于自省自察,善于补过。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也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都无不在告诉人们,生活中,要懂得自我反省。

那么,究竟为何要自省自察呢?我们先来读一则自省自察的故事:

夏朝有个部落叫做有扈氏,有扈氏因不服夏朝统治,发动了叛乱,带着大部队,准备侵占夏朝的领地。

禹王见状,立即整合军队,准备应对有扈氏进攻。禹的儿子伯起率领军队奋力抵抗。很不幸的是,伯起出师不利,被有扈氏打败了。于是伯起准备彻底放弃抵抗。但是他的部下却不赞成他的决定,一再请求伯起继续抵抗,以期反败为胜。

可是,伯起说:“将军们,你们想一想,尽管我的兵比有扈氏多,地域也比有扈氏大,武器更比有扈氏多、好,可是结果却吃了败仗。这是为什么?原因还是在于我啊!因为我带兵的方法比不上有扈氏,我的品行也不如有扈氏,所以有扈氏轻而易举就把我打败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深刻地反省自己,不断改正自身的过错。到时候,再和有扈氏较量,分出个胜负。”

从此以后,伯起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一大早便起床,学习有效管理军队和作战的方法,天天粗茶淡饭,穿着朴素,最重要的是,伯起不断地提拔任用有才能与品行好的官吏,亲自为百姓做许多有益的事,深得民心。久而久之,有扈氏领袖听闻伯起的改变,不但主动撤走军队,停止进攻,而且主动表示要归顺于伯起。

从上面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省自察,发现自己的毛病,然后改正它,这样一来,就能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行和威望,进而获得他人的尊敬。这就是自省自察的意义。

人生路上,能够做到自省自察,知错能改、肯改,那么,也便能如伯起一样,深得人心,转变事情发展的趋势;也能够如南怀瑾先生说的那样,达到“无咎”的状态。

实际上,自省自察是个审视自我、否定自我、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一个人要用平静的心态否定自我,在自我否定中挑出自己的毛病,进而再默默地改正,与自我肯定相比,这是更为不容易的。

所以,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进一步指出,小人为人处世,对于自己的过错,总会想方设法找出许多理由,把过错掩盖起来。其实,这是人类的通病,一旦自己错了,下一秒钟就找出很多理由来,越想自己越没有错。而君子错了就会自己承认。所以过错一经发现后,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

在这一点上,南怀瑾先生始终都秉着严谨的态度治学、为人、处世,特别是在学问上,南先生对于自己不甚了解的方面,总是谦虚地说自己是外行人,从不去卖弄吹嘘;而每每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南先生总是耐心地学习,以弥补不足。对于一个资深的学者和大师来说,这样的治学态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无疑,他是当今众多学者和年轻的大学生们,甚至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所以说,一个懂得反省自察的人,总是能够谦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且善于学习,不但有坚定的决心,而且有行动的勇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改正自己的毛病。久而久之,学识、修养和品行等都能够随之与日俱增。反之,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庸俗的人。

因此,自省自察,进而补过,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寻找到人生的立脚点、在人世间安身立命的人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像南怀瑾先生说的那样,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自我反省,寻找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