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李斯的“鼠目寸光”——小人得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摒弃李斯的“鼠目寸光”——小人得志

在《论语别裁》中,讲吴起之前,南怀瑾先生先讲了一段儒家末流支派的插曲。而讲到这一段,涉及政治哲学史这一话题的时候,南先生重点讲了李斯。南先生说,我们可以把李斯的哲学叫做老鼠哲学。

事实上,南先生无比痛斥李斯的老鼠哲学,甚至直言不讳地骂道:“结果李斯碰到秦始皇这样一个混蛋,两个搞在一起,于是把一个国家搞得民不聊生。”为何南先生会严厉批判李斯的老鼠哲学?那么我们先来弄清楚,究竟什么是老鼠哲学。

众所周知,少年时的李斯家境贫寒,当时他师从荀子。据《史记》记载,在李斯当小吏期间,有一天,李斯去上厕所,看到粪坑里的老鼠,长得又小又瘦,见到人就仓皇地逃跑,样子十分可怜,也很卑贱。后来又有一次,他经过米仓的时候,发现在米仓中偷米吃的老鼠又肥又大,见到人也不怕,不但不逃跑,反而显得很神气。

李斯琢磨了半天,反而给他悟出了一个现实的道理来:耻辱莫大于卑贱,悲哀莫大于贫困。厕鼠饥之食粪便,而人狗见之,则奋力追打,总是生活在一种惊恐和偷食之中;仓鼠食囤积之粮,栖息在宽大的廊檐下,而人狗不扰。可见人之贤与不贤,与他所处的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用李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所自处耳”。

对此,南先生将李斯的“在所自处”解释为“有所凭借”。李斯认为,厕鼠之所以见人就跑,是因为它们无所凭借;而仓鼠见人反而表现得很神气,是因为它们有所凭借。进而,南先生将“凭借”理解为有本事,有靠山,有本钱之类。

李斯因老鼠而领悟到现实的道理之后,便辞别荀子,说:“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而这也正是李斯的老鼠哲学。荀子一听,说,你这个学生的这种思想真是很糟糕,你快去吧!于是就放弃了李斯。

结果,如南先生所说:“李斯和秦始皇两个混蛋,‘鼠目寸光’,只搞老鼠哲学注重现实,不知仁义道德为何物的结果,自秦始皇身死沙丘之后,李斯也自家难保。所以在他父子临刑的时候,他对儿子说:‘此时要想和你牵黄犬出东门也不可能了。’”

由此可见,李斯的老鼠哲学,纵然一时让他能够成功,但是,也不过是暂时的,当他失去了他的凭借的时候,他便难以保全自己。更主要的是,李斯的成功,也不过是小人得志;他越得志,对国家和百姓,越是种祸害。况且,李斯靠着他“鼠目寸光”的老鼠哲学取得成功,也有很大的历史偶然在其中。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想到一句话:“斯人已去,后人鉴之。”特别是在我们的职场生活中,李斯的老鼠哲学更是我们应当摒弃和规避的。但事实上,很多人都在潜意识里践行着李斯的“老鼠哲学”,并且对此获得的成功引以为傲。殊不知,这是把自己的成就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利益之上。用南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仁义道德为何物”。

大家都知道,李斯搞老鼠哲学,一切以自己眼前的利益为重,不念旧情,残害自己的同窗韩非;史上愚昧的“焚书坑儒”也是李斯提出的建议……而在我们的职场上,类似的人甚而有之。比如,为了与同事争得某个头衔、职位,获取某种奖励,甚至不惜损害同事之间的情谊,明枪暗箭,甚至钩心斗角。纵然最后赢得了自己一直渴望的东西,可是仁义道德又何存?为了取胜,而伤害别人,甚至丧尽天良,没有一点道德心,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心里是否还会有一些愧疚感和耻辱感?

这也正是南先生痛斥李斯老鼠哲学现实依据。在职场中,我们应当摒弃李斯的老鼠哲学,以免自己沦为一个得志的小人。这不仅是破坏职场和谐的大害,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表现。

仔细想想,纵然一时风光,有所凭借,但是,终究还是倚赖着别人,别人可以提拔你,必然也可以给你穿“小鞋”,甚至撵你走。人要靠自己,才是王道。自己要站住脚,不仅要有真本事,还要心存仁义道德之心,凡事要对得起天地良心,要得人心。特别是在利益冲突明显的职场中,我们更应该做一个正直、有长远眼光、有本事的君子,而非如李斯一样,小人得志。事实证明,小人得志,并不久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