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松(sōng)
216 松(sōng)
【寻根溯源】
松姓有三种来源。一是源自秦代,以事件标志为姓。秦始皇东巡泰山,避雨于松树下,因此而封松树为五大夫。那时随秦始皇上山的官员,有些都还没有得过皇帝的封号,就沾松树的光,也跟着以松为姓,世代相传。在此后,就有居于泰山的人便以“五大夫松”的“松”字为姓氏,称松姓。二是出自清代满族改姓。清兵入关后,有满族旗人改汉姓松氏。如武英殿大学士松筠,原为蒙古正蓝旗人,玛拉特氏。三是公姓改为松姓。因为公姓称呼时有些不方便,因此有人就将公姓改成了松姓。
【变迁分布】
这类姓氏在汉族中主要见于古代,在山东分布,以东莞郡(今山东莒县)为郡望,泰山堂为堂号。明清时,满族与蒙古族以松为名者偶有所见。当今分布不详。
【名人荟萃】
松冕:明朝清官。兄松晟早亡,事寡嫂如母。官职为长芦盐官,管理盐务,这个官职历来被人认为是肥差,但松冕为清正廉洁,有政声。
松筠:清代大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曾任军机大臣,兵部、礼部尚书。廉直坦易,脱略文法,不随时俯仰,屡起屡蹶。他一生疾恶如仇,在和珅面前从来不屈服,所以就被久留边远地区任职,“在藏凡五年”。他笃信佛教,尤其喜欢拜佛,每次入寺院,总要留些书法,着有《品节录》、《绥服记略》、《伊犁总统事略》等书。
松寿:清末大臣。任山东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西巡抚、工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察哈尔都统、闽浙总督等职。居官二十年,从不追逐功名,而是律己以廉,临下以宽,为时论所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