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个人经历故事小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伟大的印度人,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祖父德瓦尔卡纳特·泰戈尔是印度启蒙运动思想家罗·莫汗·罗易的密友,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改革的倡导者。泰戈尔家是当时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中心。文化界名流熙来攘往,使泰戈尔从小就感受到文学、音乐和艺术的气氛。

父亲为泰戈尔专门请了各科的著名教师到家里来教课。在这种全面和严格的教育下,泰戈尔广泛接触了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哥乔提对泰戈尔有很大的影响。乔提是一个有事业心的爱国者,他为了发展民族航运业,曾用本国船只与英国轮船公司竞争,结果失败破产。这件事给了泰戈尔很大的刺激。乔提要求泰戈尔先学好祖国的语言,再去学英语,这使泰戈尔一生可以用优美的孟加拉文创作。

按照父亲的意愿,1878年,泰戈尔进入伦敦大学学习法律。但是泰戈尔早已醉心于文学,对法律不感兴趣。他在大学只念了三个月,便转行学习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他还特别注重了解英国的社会生活。他对莎士比亚的戏剧、雪莱的诗歌、司各特的小说都十分倾慕。他从欧洲的进步文艺中,汲取了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向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大师们学习了许多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泰戈尔把这些所学融入到自己所接受的印度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他一生创作的基石。

回国后,泰戈尔陆续创作了诗剧《大自然的报复》,抒情诗《暮歌》、《晨歌》,诗集《婴儿音乐》、《刚与柔》、《心灵》等。这些作品为泰戈尔带来了声誉,被誉为“孟加拉的雪莱”。

从1890年到1901年,泰戈尔奉父亲之命到乡间去管理田产。走出加尔各答狭小的生活圈子,他来到了孟加拉农村的广阔天地,有机会接触到广大下层群众,并熟悉他们的生活。孟加拉农村的贫困状况,使泰戈尔触目惊心;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英国殖民统治者的专横暴虐,使泰戈尔无法遏制心中的怒火。泰戈尔对那些苦苦挣扎的农民怀有深切的同情,并对农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企图寻求解决的方法。

严峻的现实和人民的遭遇,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的多部诗集《黄金船》、《缤纷集》、《碎玉集》、《梦幻集》、《刹那集》、《故事诗集》等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著名的短篇叙事诗《两亩地》就是揭露封建剥削制度罪恶的杰出代表作。此外,他还写了《喀布尔人》、《素芭》、《摩诃摩耶》等60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泰戈尔已由表现内心世界转而反映外部现实生活,在思想和艺术上获得了质的飞跃。

20世纪初到20年代,是泰戈尔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爆发时期。泰戈尔毅然投身到民族解放运动的洪流中去,他亲自组织群众集会,领导反英游行,发表爱国演说。

在参加政治活动的同时,泰戈尔仍在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这一时期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中长篇小说的撰写上,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和中篇小说《四个人》,这些作品较多地表现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广泛反映了印度现实中最迫切的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著名诗篇,以他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集《吉檀迦利》为代表,泰戈尔由此成为蜚声世界文坛的大文豪。

泰戈尔生命中的最后20年,为印度独立和世界和平奔走呼号,竭尽全力。他晚年曾先后七次出国访问,足迹遍及欧、美、非、亚四大洲30余个国家。他与罗曼·罗兰、托马斯·曼、巴比塞、法郎士等著名作家共同发起组织“光明团”,反对战争,倡导和平。

泰戈尔晚年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许多方面突破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藩篱,创作出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这些诗歌记录了他思想转变的历程,充满了对帝国主义的切齿痛恨,摒弃了“非暴力”的局限,转而号召人民同帝国主义、法西斯强盗斗争。泰戈尔晚年诗歌所表现出的进步思想性和战斗性,为印度进步文学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41年,泰戈尔在加尔各答逝世,终年80岁。他为印度人民留下一份异常丰富和宝贵的财富:50多部诗集、20多个剧本、近百篇短篇小说、12部中长篇小说、200多首歌、2500多幅画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