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勃罗留波夫,尼·亚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836—1861

【介绍】:

俄国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评家。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今高尔基城)一个神父家里。在中学时代,就非常热爱文学,尤喜歌。一八五三年,杜勃罗留波夫去彼得堡大学,违背父亲的意愿,没有进神学院,而入了中央师范学院。他很快成为一个无神论者。在大学学习期间,杜勃罗留波夫领导了一个革命小组,阅读进步书籍,撰写文章。一八五六年,他因给《现代人》杂志撰文,结识了车尔尼雪夫斯基。一八五七年,大学毕业后,成为《现代人》的撰稿人;在《现代人》杂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论俄国文学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1858)、《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1859)、《黑暗的王国》(1859)、《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1860)、《真正的白天什么时候到来?》(1860)等。在这些论述当代俄国许多重要作家的论文里,他捍卫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阐明了文艺理论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是一篇革命民主主义纲领性的论文,在这一论文中,作家分析了屠格涅夫的《前夜》,批判了自由主义贵族的消极被动立场,指出他们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针对屠格涅夫对前途的悲观,阐明俄国已处于革命的“前夜”,认为“俄国的英沙罗夫”必将很快出现。此文发表后引起屠格涅夫同《现代人》决裂。一八六〇年因健康情况恶化,作家出国治疗,一八六一年七月虽然并未治愈,仍回国投入了繁重的工作。同年写有《逆来顺受的人》是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专论,在这一论文中既肯定了陀氏作品的成就,也指明了他的世界观的消极方面。一八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作家于彼得堡逝世。杜勃罗留波夫的一生虽然短促,但他对俄国革命事业和文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曾受到革命导师列宁的高度评价。在文学观、美学观上,他坚持并发展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革命民主主义传统和唯物主义原则。他在强调文学的人民性原则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竭力主张文学作品应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