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广艺舟双楫》
清末康有为著。本书叙目说: “国朝多言金石,寡论书者。惟泾县包氏(世臣),釽之扬之。今则孳之衍之,凡二十七篇。”故书名取《广艺舟双楫》。这是中国书论中较系统、较详备的一部专著。
本书从中国文字之始莫不具有“象形”的特点说起,条贯了书法艺术源流演变的历史。康有为认为,从钟鼎古文、籀书、秦篆发展到汉季,书艺已达极盛。 “非独其气体之高,亦变制最多,皋牢百代。杜度作草,蔡邕作飞白,刘德异作行书,皆汉人也。晚季变真楷,后世莫能外。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因此,中国书法艺术之“本”在汉。到六朝体制已完全成熟,达到完美境界。后世名家,溯其源流,无不导源于此。尤其魏碑、南碑更臻美可宗。康有为归结为“十美”: “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其他如齐碑只有“瘦硬”,隋碑惟有“明爽”,皆欠完美。他与包世臣一样,尊六朝而卑唐。“六朝人书无筋者,雍容和厚,礼乐之美,人道之文也。” “书有南北朝,隶楷行草,体变各极,奇伟婉丽,意态斯备,至矣!观斯止矣!至于有唐,虽设书学,士大夫讲之尤甚。然缵承陈隋之余,缀其余绪之一二,不复能变。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凫,整齐过甚。欧虞褚薛,笔法虽未尽亡,然浇淳散朴,古意已离。而颜柳迭奏,斯灭尽矣。”他不赞成阮元的“南北书派论”。他认为书可分派,但不宜以南北为界。 “阮文达之为是论,盖见南碑犹少,未能尽其源流,姑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也。”
康有为认为,今日学书要以碑刻为师,尤其要以南北朝碑为尊。“尊之者非以其古也”,而是由于笔画完好、便于临摹;各体毕备,笔法舒长、雄奇,优于唐宋;可考隶楷之变和后世源流。他认为有清一代,之所以出现了邓顽伯、包慎伯、张廉卿这样“以书雄视千古”的大家,正是以六朝碑为师的结果。本书用四个专篇——《尊碑》《购碑》、《碑品》、 《碑评》,申述了以六朝碑为师的理由,进行考订、次目,以供学书者选择,并且进行了审美批评。他说, “学以法古为贵”。所谓“法古”,也非一味地泥古,而是要“适逢世变,推陈出新”。他强调摹仿,认为“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也”。另外,本书还叙述作者自己学书经验,论述了运笔的方法要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