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书信体小说。狂飙突进时期歌德的重要作品,也是德国文学第一部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作品。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其中包含着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包含着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部分为维特给友人威廉及夏绿蒂的书信,第三部分为维特死后威廉写的后记。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少年维特的社会遭遇和不幸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七七一年五月至一七七二年十二月间。维特出身市民,在乡间舞会上认识了法官的女儿夏绿蒂,二人相爱。但夏绿蒂已经订婚,维特非常苦恼。夏绿蒂结婚后维特离去,到公使馆当办事员。因不愿受人白眼,辞职回家。想去军队,但未去成,又回到夏绿蒂家附近。他的行动遭人非议,夏绿蒂丈夫对他非常冷淡,夏绿蒂也谢绝与他来往,维特开枪自杀。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少年维特的形象。他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青年。他颂扬自然,热爱儿童,向往美好的时代,追求真诚的爱情,并且希望有所作为。他反对封建制度,憎恶官僚贵族。他的热情希望与丑恶现实格格不入,处处遭受打击。为了摆脱不幸的爱情,维特去工作,但受到歧视与冷漠;到处都是等级的偏见、贵族的傲慢和市民的庸俗。维特受到压抑,感到窒息,找不到出路,在失去爱情幻想时,他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因此恩格斯说:“少年维特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批判的功绩”。维特悲剧的意义就在于批判了德国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德国青年的弱点。他要求个性自由,并不进行改革;他的反抗,只是感伤和愤慨,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所以他的悲剧又是一个意志薄弱者的悲剧,反映了狂飙运动的思想局限。小说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被译成欧洲许多国家文字。这是因为它表达了广大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引起共鸣。当然,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影响,即有些人追摹维特遗风;穿着维特的青衣黄裤,恋爱不自由就自杀。这是从消极意义上对《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理解。小说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抒情性很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