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承八王之乱,各民族的起义和反晋战争风起云涌。由于少数民族贵族的挑唆、操纵,这种反晋战争带有浓厚的民族仇杀色彩。匈奴首领刘曜、羯族首领石勒等皆广行杀戮烧掠,整个北中国兵连祸结。汉族世家大地主多携其宗族、部曲、宾客渡江避难,南逃至荆州、扬州一带,一般民众也往往跟随同乡同里的大户一道南迁,史称“永嘉南渡”。永嘉南渡的首领是晋宗室琅邪王司马睿。睿早年在洛阳时,就与山东琅邪大士族王导素相亲善,有布衣之好,后以王导为高级幕僚。琅邪王氏是中原衣冠之魁首,由于王导及其族兄王敦等的影响、笼络和招徕,司马睿门下逐渐集结了许多中原士族的代表人物。永嘉元年(307),在王旷、王导兄弟的策划下,西晋权臣司马越、王衍以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进驻建邺(今江苏南京市)。王导建议在南渡士族中广泛网罗贤人君子,授予官职,共图霸业;又建议拉拢江南土著的头面人物顾荣、贺循、纪瞻、周玘,通过他们争取整个南方土族的支持。晋室政治中心逐渐南移到江左。建兴四年(316),愍帝被汉(前赵)主所俘,西晋灭亡。次年,在南北士族的拥戴下,司马睿自称晋王;再次年,正式称帝,改元太兴,史称东晋。司马睿以王导为丞相,主持朝政;以王敦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总揽军权。王氏家族亲属中仅在京城任官者达二十余人,还有居外独当一面者,如王导从兄王含为徐州刺史,从弟王舒为北中郎将监青、徐二州军事,王廙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东晋元、明、成三朝皆以殊礼待王导。元帝尊之为“仲父”,登基时甚至请王导升御床共坐;明帝给王导手诏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字样,中书作诏用“敬问”字样;成帝至王导家,拜其妻,王导元正上殿,成帝为之起立。故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谣谚。王与马共天下,不仅表明琅邪王氏家族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享有特殊的权势和礼遇,而且反映出东晋政权,结构的特征。两晋都是门阀贵旅联合专政,但西晋皇权强大,皇族在门阀贵族中占绝对优势;东晋皇室流亡江左,皇权力量削弱,出现一姓高门凌驾于包括皇族在内的各家士族之上的局面。所以,王与马共天下只维持了二十年,但王导之后,相继有庾亮、桓温、谢安诸姓专权,依然是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的形势。了解这个问题,主要可读《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卷九八《王敦传》及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四八《敬司徒王导》,参阅田余庆《释“王与马共天下”》(《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三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