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王羲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王羲之

(321—379,一说303—361),东晋人,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和书学理论家。王氏初学书于卫夫人,后“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遂改变初学,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最得力于张芝、钟繇,而能增损古法,一变汉、魏朴质的书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成为东晋以下书坛上的领袖人物,素有“书圣”之称。

王氏之于书法艺术实践和书学理论皆富于创新精神。王氏最早论述了心意同创作工具及其技艺的辩证关系: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扬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戳也。”由是,他对书法艺术创作程序做出一整套颇有见地的经验总结: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反之,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在这里,王羲之明确指出了“意为将军”、“意在笔前”的重要理论,强调心意在书法艺术各种因素中的主导作用。这无疑是对前人书学理论的重要发挥,并对后代的书法艺术发生着深广的影响。这一理论贯穿着他后来的书法实践和书学理论:“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 事事皆然。”这是王氏对书学理论的重要贡献。

在书法实践上,王氏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于是不满师传,广阅碑板,专攻隶、草,专学钟、张。张怀瓘说他: “剖析张公之草,而秾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以精研体势,则无所不工。”王氏采取剖析、增损和精研体势的正确研习方法,渊源于秦汉篆隶,更用心继承和他的时代最接近而流行渐广的张、钟书体,且把它加以发展,不泥于古,不背于今,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 “兼撮众长,备成一家”,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的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是王氏书法受人欢迎,被人推崇,并为后世所取法的重要原因。

从现存的摹本和拓片上看,亦可领略王氏墨宝的意趣。综观王羲之的书法,刚健中正,流美而静。其笔法,善于运指,轻盈秀丽;其结构,左紧右舒,字形呈微侧之势,表现出灵巧潇洒的风姿;其部白、行距、字距较宽松,有宽舒静穆之致;其墨法,不论正草,皆高华秀润,优雅柔媚。其字于秀美的外形之中含有内在的劲力,素有“雄秀”的美称,堪称一代书法艺术的革新大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