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西湖七月半》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张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1),灯火优傒(2),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3),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4),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5),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6)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7),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8),净几暖炉,茶铛旋煮(9),素瓷静递(10),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11),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12),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13),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14),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15)。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16),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17)。断桥石磴初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18),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官宦家庭,自小爱游山玩水,通晓文学、戏曲、音乐,是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明亡后隐居剡溪山,文章多寄托故国之思,著有《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鉴赏】: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到明清时期,更主要地受了宋代散文含蓄委婉风格的影响,加上自身的变化发展,风格渐趋于清新流畅、从容自然,尤其在抒情散文中,更为自觉地注意到在文章中捕捉和品味一种悠然自得的韵味。

七月半即阴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文章生动地描写了节日夜晚杭州市民游湖的盛况,通过对各类人物的描写,自然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社会风俗画。文章繁简得当,文笔非常简练自然,开篇一句话便扣紧全文,以下便流畅地围绕“看七月半之人”而展开,思路尤为清楚,不慌不忙娓娓道来,行文平静,仿佛不见波折起伏,而平淡之中细致的体味和摹写却又清晰而生动地表现出各富特色的世态人情,整体上一眼望去无处不是人,而于纤细处又如画中白描高手,一勾一勒,神态毕肖,“声光相乱”写官贵的奢华;“左右盼望”写闺秀们的卖弄:“装假醉,唱无腔曲”是市井无赖辈的行迹;“浅斟低唱”是闲人的风流;“素瓷静递”是雅士的情致。游湖是为了赏月,作者笔锋一偏,却写道:“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从容的描述间又流露出一丝风趣诙谐,使文笔更显得轻松自如。

由唐宋至明清,对隐逸文化的情调的追求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知识分子所着意追求的审美情趣,而隐于市,隐于朝与兼通仕隐的观念和生活更使这种情调成为知识分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西湖七月半》的全文就被这样一种情调贯穿着,因而对五类人的描述虽不置一辞而高低自见。最后在对世俗游人嘈杂哄闹的场面进行了一番略含嘲讽的描写后,笔锋悠悠一转,烘托出对另一种情趣的自得自娱的品味,反映出文人雅士们的审美情趣与心态,结尾一句意境最是幽美,清梦荷香中,文章飘然而结,却正是余韵悠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