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肯明斯《春天象一只或许的手》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美国〕肯明斯·春天象一只或许的手》经典诗文赏析



春天象一只或许的手

(小心地来自

乌有)布置

一面橱窗给人张望(让人们

看着它布置

小心翼翼地

调换位置,这里一件

陌生的那里一件熟悉的)而且



小心地变换每件东西



春天象一只或许的

手在橱窗里

(小心地来来

回回搬动新的

旧的东西,让人们

仔细看着它

移来一个或许的

花的碎片,搬走

一时空气)而且



决不会打破任何东西

(赵毅衡 译)



肯明斯深为庞德欣赏,是美国现代诗坛引人注目的诗人。但因他在形式上一反传统,大拆大毁地进行创新,一直颇受讥议,成为有争议的诗人。其实他那种被斥之为“文学游戏”的“古怪体”并不隐晦、费解。有时主题单纯肤浅,实际上可纳入抒情诗派。

他在形式上进行实验的主要改革如下:

(一) 除喜用括号外,几乎取消一切标点。

(二) 字母一律小写(连句首、地名、人名等(但有时无端地连连使用大写字母)。

(三) 任意拆句拆字,一个单词拆成数行,有时一个字母占一行。喜欢重复使用单词。

(四) 不顾语文规律,硬造生僻词语。

这使肯明斯成了形式上的“现代派”。三十年代他并没引起诗界重视,五十年代后才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欣赏《春天象一只或许的手》很能领略肯明斯诗体的独特风格。“春天象一只” “手”读之已经使人深感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联想到是双使泥土苏醒,万物萌动,创造的、勤劳的、神奇的“手”。它任劳任怨地把世界布置成万花锦簇、光怪陆离的“橱窗”,供人欣赏。这双“手”来去无踪,似乎来自飘渺之乡。而“或许的”和“手”的联接更体现了肯明斯善于制造生僻词的技巧, (申奥在《美国现代六诗人选集》中译作“莫须有的手”,也有妙处),突破习惯的修词手法。奇异的配搭造成“间离”效果,使诗的语言获得丰富的弹性与张力。引起读者的新奇感,震惊与思考。使诗带有典型的“现代”风格。

时序变更、新陈代谢,一切都在无声息中行进,“陌生的”、 “熟悉的”默默在改貌。这些好象街市为迎合新潮而随时搬动的“橱窗”布置,花开花落,花瓣的飘零,风来风去,微风之吹拂,而且在诗人的情绪下,春天, 自然赋予的手绝不会损害任何东西。

整首诗分成两大部分,而尾部都有有意跨行而一句独成一段的强调句式。这是肯明斯特有的常用技巧,都有意把连贯的句子移入下面一段,造成强烈的“切分效果”增强力度美,成了肯明斯诗美中强烈性格的基因。

本诗中诗人采用重沓回环的稍加变化的文字复述,加强力点,这也是肯明斯常用技巧。加重发展了主旋律的咏叹。

春天,是肯明斯诗中乐而不疲的题材之一。由于他标新立异,春天在他诗中的意象从不落入旧套,都有新鲜生动的意象。如把春天比成是“跛足牧羊人”, “吹口哨 辽远 而且 颤动”。春天是孩子“跑着玩弹子而且还/扮海盗” (《正好》),春天“让歌喉嘹亮的雄猫/向它的情妇演奏小夜曲”、“春天是邋遢的女人”(《万能的春之女神》)。

肯明斯追求突破、玩世不恭,他的诗的内核是追求个性自由。肯明斯多才多艺,他也是一位立体主义的画家。这对他特殊诗风的形成也不无影响。

他注重诗的形式的变革实验,把诗行分解得支离破碎,题材也偏狭,少量诗因大玩文字花样,致使无法翻译成其他文字,故难为当时美国诗坛所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评论界渐趋公正和宽容,认为不能把肯明斯的诗粗暴、简单地斥为“文字游戏”,“语言谜语”。

他形式上的创新和诗歌内容紧相联系,为的是增强节奏和突出诗的内涵。

肯明斯的诗歌渐为美国及各国诗歌爱好者所接受、喜爱和重视。

(柳易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