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曼迦尔达之死 [意大利]曼佐尼》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一束束柔软的秀发,散乱地

披在喘息不停的胸口,

虔诚的少女躺在床上,

把天国找寻,目光在颤抖。

她慢慢移动两只手掌

惨白的脸渗出死前的汗珠。

人们已不再哭泣,而是

异口同声地开始祈祷;

她那冰凉的额头上

有一只手轻轻地放好。

如今,最后的一块面纱

已往她湛蓝的瞳孔罩去。

温柔的人儿,让七情六欲

别再烦扰你纷乱的心绪,

在永恒的天国面前,奉上

一丝纯洁的意念,然后死去;

生命一旦离开了人间,

你长期的苦难就告结束。

可怜的人儿,她在人世间的

命运,就永远无法改变;

她始终想忘怀一切

可怎么也无法实现,

只有像圣人般地克制忍耐,

才能与天上诸圣同住。

唉!在不眠的阴影中

从孤寂的修道院内,

通过修女们的歌声,

在祭坛的祈求声里,

那些一去不返的往日,

又萦回在她的心头。

当她还惹人喜爱,对那

险恶的前途毫无准备,

她就在法国的土地上

把充满活力的清风呼吸。

在舍拉族的一群新娘中

她外出时实在叫人羡慕。

金色的秀发缀满宝石,

她在凉爽的山丘上站住,

眼看那广漠的原野上

被追猎的动物来往奔驰,

那位头发长长的国君,

伏在马上,把缰绳松开。

在他的身后,一群马儿

扬蹄疾驰,尘土飞扬,

气喘吁吁的猎犬,时而

散开,时而迅速排列成行,

在盘根错节的林丛下面

硬毛直竖的野猪奔了出来。

皇家之箭射向四方,

马蹄所至,血迹斑斑,

污浊的尘泥到处飞扬。

她突然掉转了粉脸

看着她同行的女伴,

温婉的人儿真是好心眼。

唉,曲折的缪士河!

啊,达奎斯格拉诺温热的

泉水!好战的皇上

脱下了沾满血腥的

铠甲,离开了战场,

揩拭他那高贵的汗。

露水能使干枯的草丛

和晒焦了的草梗

提供养料,使它们

重新焕发出青春,

第二天温馨的黎明

它们又呈现一片新绿。

温婉亲切的话语,

像清凉剂一般

使国君的头脑苏醒,

而邪恶的情欲使他疲倦。

他的心由于另一种爱,

变得恬静而又安适。

当去而复归的太阳

往红炎炎的山坡上升,

并用它的那团烈火

烧炽那静止的清风,

那时新生的脆弱的草茎

在地上又枯萎起来。

沉睡的爱情也是一样,

它稍稍被人遗忘以后

又迅速不朽地燃起,

冲击着受惊的心头,

昔日悲凉的图景

又浮现在眼前,七斜八歪。

温柔的人儿,让七情六欲

别再烦扰你纷乱的心绪,

在永恒的天国面前,奉上

一丝纯洁的意念,然后死去,

那片土地啊,定能

把你娇柔的躯体盖紧。

那里也沉睡着,别的

因痛苦而憔悴的不幸妇女,

被刀剑夺去丈夫的妻子,

有为订婚白忙一场的处女,

还有那些看到自己的孩子

被刀刺时脸如死灰的母亲。

你,出身于压迫者

邪恶的后代,压迫者

的基调: 妄自尊大;

他们的论据:凌辱;

吸血是他们的权利,他们

无恻隐之心,只贪富贵。

不幸的命运,把你推入

被压迫者的行列,

你安静而哀伤地死去,

下去同他们睡在一起,

谁也不会侮辱

你那无罪的骨灰。

死吧,让你没有生气的

脸儿,恢复平静与安详,

像当年,你对虚妄的前途

一无所知、毫无戒心一样。

你那欢乐的、处女般的

幻想,只是空梦一场。

从散开的云层后面

出现了落日的霞光,

夕阳在山峦背后

染红了受惊的西方,

对虔诚的佃户,这预示着

明天将更加晴朗。

(钱鸿嘉译)

注释:

横贯法国、比利时与荷兰的一条河流。

【赏析】

《爱尔曼迦尔达之死》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流派的领袖曼佐尼的一首悼亡之作。诗歌悼念一个死去的女人——爱尔曼迦尔达,写得凄婉悲怆,十分感人。诗人回忆了爱尔曼迦尔达生前的不幸遭遇,想通过诗篇让她“在永恒的天国”结束“长期的苦难”,获得永远的纯洁和安宁。

第一、第二诗节,诗人描写了爱尔曼迦尔达逝世时的容颜和场景。死亡夺去了少女的生命,人们在哭泣过后祈祷少女在天国获得永生。第三、第四诗节是诗人的抒情独白,通过诗人对少女的祝愿——“让七情六欲/别再烦扰你纷乱的心绪”,我们得知是“七情六欲”让少女失去了纯洁,从而导致了她的死亡。第五诗节写爱尔曼迦尔达的葬礼。诗人先带着我们一起回忆少女那些“一去不返的往日”。我们由此知道,爱尔曼迦尔达是法国舍拉族的一个少女,长得美丽出众。青春年少的她单纯、充满活力,根本不知道“险恶的前途”在等待着她。在随后的诗行间,我们依稀可以感到少女“险恶的前途”: 国王外出打猎遇见了少女爱尔曼迦尔达,为少女的美所吸引。他不再打猎,来到少女身边。他也曾一度“头脑苏醒”,但是很快又炽烈地燃烧起他那惯常的情欲,凌辱了毫无戒备的少女。

最后五个诗节,将整首诗推向高潮。爱尔曼迦尔达是一个被凌辱被压迫者,是邪恶情欲的牺牲品,诗人将爱尔曼迦尔达的不幸普遍化,将同情的目光投向世间无数像爱尔曼迦尔达一样有着悲惨命运的女性,她们也“痛苦憔悴”,走向死亡,或是因为失去丈夫,或是因为失去孩子,或是因为失去爱人。诗人进而尖锐地指出了造成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当权者的压迫。那些压迫人民的人毫无恻隐之心,只顾一己之欲。诗人悲愤地表示,与其在人间遭受压迫,还不如死去和其他被压迫者一起“安睡”,得到永恒的“平静与安详”。 最后一段“从散开的云层后面/出现了落日的霞光……”象征着苦难之后终将会是一片光明,体现了诗人的乐观主义思想。乐观的诗人相信未来是美好的,被压迫者终会摆脱被压迫的命运,他们的明天是“晴朗”的。

这首悼亡之作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是意大利浪漫主义诗作的典范。

(凌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