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广博仙人《莎维德丽(节选)》爱情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印度〕广博仙人《莎维德丽(节选)》爱情诗鉴赏

〔印度〕 广博仙人



莎维德丽说

不论丈夫带我哪里去,

不论他自己走到哪里,

那地方我就应该去,

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由苦行和对尊长的尊敬,

由守誓和对丈夫的爱情,还由于你的慈惠怜悯,

没有什么能阻我向前行。

明见真理的智者们,

曾说七步生友情;

有了这样的友情,

我说些言语请你听。

和丈夫一起我怎么会疲倦?

丈夫在哪里,我也一定去那边。

你带我丈夫到哪里,我也要去,

群神之长啊! 请你再听我一言。

和丈夫在一起我一点不觉远,

我的心还跑得更远,更向前;

这样就请你一边走一边再听,

我还要说出来的一番语言。

赏赐光荣的神啊! 若无伉俪情缘,

你赐福不会实现;因此,正如其他心愿,

我重作挑选,愿萨谛梵重返人间,

因为我失了丈夫就也和死人一般。

失去了丈夫,我不希图有福享,

失去了丈夫,我不祈求上天堂,

失去了丈夫,我不贪荣华富贵,

离了丈夫,我活下去也没有心肠。

你赐我的恩典是我将生一百子,

而你又夺去我的丈夫不让团圆;

我选择心愿,愿萨谛梵重返人间,

以便你的话成为真实,不陷空谈。

(金克木 译)



《莎维德丽》是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一篇著名插话。

广博仙人被认为是这部史诗的作者,音译为“毗耶娑”。关于他的生平,充满了许多神话传说。在这部史诗中,他还充当了一个角色。由此看来,他作为史诗的作者并不可靠。可以这样说,史诗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现实生活,长期以来不知多少有才华的作者为此做出贡献,最后于公元前10世纪左右问世。

《摩诃婆罗多》与另一部史诗《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堪与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媲美。该诗卷帙浩繁,竟达10万“颂”(诗节)之多,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摩诃婆罗多》意译为“伟大的婆罗多族”。这里不妨介绍一下它的故事梗概。国王婆罗多的后代是两兄弟,即持国和般度。前者生100子,名曰俱卢族,后者生5子,名曰般度族。般度先登基,死后持国继位。般度五子长大后欲继父王之位,但持国之子不肯。于是冲突迭起,大战发生。“俱卢之野”(今德里附近)一役共进行18天,最后般度五子得胜,持国百子仅余长子难敌等3人。他们夜袭般度族残兵,全歼之,但住在营外的般度五子幸免。随后难敌死去,大战结束,般度的长子坚战继位。最后般度五子赴雪山(喜马拉雅山)修道,4人先亡,仅坚战抵天堂。

《摩诃婆罗多》以夸张想象的笔法,铺陈了俱卢大战的壮阔场面,展示出一种气势恢宏的艺术境界。其中,它涉及了当时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和斗争,如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无不囊括其中,从而形象地表现了印度奴隶制王国鼎足而立、相互纷争的特点,反映出各阶层人们的不同心态和是非好恶。因此有人说,正如不看《红楼梦》就不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一样,不看《摩诃婆罗多》也无法了解印度的奴隶社会。

《摩诃婆罗多》在完成大战始末的主体创作的同时,还叙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即所谓“插话”。这些插话数量多、篇幅长,与史诗核心故事情节并无紧密联系。其中有著名的《莎维德丽》与《那罗和达摩衍蒂》(即《那罗传》)。

这里节选的《莎维德丽》便是史诗第3篇《森林篇》中的插话。全诗约300颂,可算是一部爱情诗集。其具体内容是:

国王的独生女莎维德丽奉父命择婿,结果选中一位遭邻国侵略后被逐在森林中的瞎子国王之子。有仙人说这位王子阳寿已尽,一年后即亡。但莎维德丽仍不改初衷,毅然嫁给他。夫妻在林中仙人的修道院生活一年后,丈夫果然死去,是死神阎魔王劫走了他的灵魂。莎维德丽恳求道:“不论丈夫带我哪里去……那地方我就应该去……”她怀着对爱情的忠贞,甚至铁了心肠,要与丈夫生死在一起。尽管阎摩王赐她种种幸福,让她的公公双目复明,恢复王位,并让她生百子,但都不能动摇她忠于丈夫的决心。邪恶夺去纯洁的爱情,她毫无惧色,决不屈服,撕心裂胆,发出正义的呼声:“失去了丈夫,我不希图有福享,失去了丈夫,我不祈求上天堂,失去了丈夫,我不贪荣华富贵,离了丈夫,我活下去也没有心肠。”就这样,她据理舌战神魔,迫使阎摩王让其夫君复活,老王也恢复了国土。

《莎维德丽》歌颂和赞美的虽然是古印度贤德贞节的妻子形象,但更侧重于弘扬女主人公纯洁、善良、聪慧、坚毅等美德。因此,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就艺术风格而论,《莎维德丽》也是成功之作。人物形象鲜明,思想感情充沛,故事情节详略得当,语言通俗生动。可以说,诗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爱情与智慧战胜命运与死亡的娓娓动听、感人肺腑的故事。而且,这一故事又被置于古印度原始森林的特定背景下,情景交融,给人美的享受和启迪。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