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铨《湖上晚归》描绘湖上晚归所见的暮秋景色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湖上晚归·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湖上晚归所见的暮秋景色。诗人善于运用敏锐、细致的感觉触角,迅速地捕捉自己在特定时间(暮秋、傍晚、新晴)和空间(湖上)中对自然景物的突出印象,用凝练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来。诗中一个个新鲜奇妙的意象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诗的整体意境就在这些意象的并列和组合中显现。

江南的深秋,天阴多雨。诗人傍晚游湖归来,此时天气半晴半雨。湖上湿云笼罩,水雾朦胧。一只归鸦从远处缓缓飞来,诗人感到它飞得很吃力,仿佛沉重的湿云压着它的背。首句“鸦背重”是诗人的感觉想像,非常奇妙,它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对“湿云”具体、生动的感受。“湿云”与“鸦背重”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在这两个意象的并列中显示出来了。次句写湖畔景色。由“野寺出”巧妙地点出新晴。“出”字,极富动态感、惊奇感。因为新晴,原来被密密雨帘遮蔽了的野寺才显露而出,为诗人所见。三句写湖边树木,叶落枝秃。枝头上抖索着稀疏的几片败叶,诗人感到那萧瑟、凛冽的秋气,仍留存在这些枯黄的叶片中。秋气是抽象的,不容易表现,诗人却通过“败叶”将它具象化,并想像它渗透、积存在败叶里。四句写野寺钟声,渲染傍晚的气氛。山寺一般早晚鸣钟。由于钟声是穿过残存的雨声和浓重的湿云而传来的,所以诗人觉得钟声仿佛也带着寒意。“过”字,表现了钟声和雨声的微妙关系。这一句可与杜甫的名句“晨钟云外湿”媲美,都是运用通感即感觉挪移、转换的手法,借触觉感受写听觉形象的绝妙之笔。

下半篇,“半檐群鸟入”,以鸟归巢衬托人归家。时已薄暮,飞鸟归巢,它们成群地飞到湖畔人家的檐下,吱吱喳喳地挤满了一半房檐,好像是在提醒诗人赶快回家。这时,从深树丛中,忽然透出一点孤灯。在夜色四合的湖畔,在诗人的心目中,这一盏灯显得格外明亮、温暖。这两句,借景色透露诗人游湖尽兴后急盼归家的心情,并紧扣着“晚归”的题意。尾联,先以猎猎的西风声,将暮秋的寒意再加渲染。西风从背后吹来,掀动诗人衣衫,诗人感到了它的猛烈、劲峭。结句是诗人回望所见。尽管西风劲吹,寒意袭人,诗人仍对湖上风光留恋不舍。回头一望,但见烟波迷茫的湖心,乍地吐出一轮秋月,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这一句,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原先色调阴暗、清冷的画面,刹时变得璀璨夺目。这时,读者自然和诗人一道,为大自然在这一瞬间的壮丽景象而惊奇、赞美。

诗人就是这样地挥洒一枝灵巧、多变的笔,展露出一幅视象、声音、轻重和内心感觉交融的湖上秋夜图。全篇意象新鲜、丰富、多变,诗的意境清奇,富于空间感和流动感。

袁枚序蒋士铨云:“摇笔措意,横出锐入,凡境为之一空。”潘德舆《论诗绝句》亦评其诗:“稍喜清容(士铨)有风骨,飘流不尽作风花。”读这首《湖上晚归》,我们不难体会到蒋士铨炼字构句新奇遒劲,力避凡俗之境,并使诗篇韵致流溢的艺术风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