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泰戈尔
季羡林
印度近代伟大的作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诞生于1861年5月7日,到现在整整100年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入今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中,号召全世界普遍纪念。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准备举行纪念会,并且出版泰戈尔的作品,发表同他有关的学术论文,展出他的绘画,欣赏他的歌曲,让大家认识这一位作家。
泰戈尔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是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散文家,又是教育家、画家和音乐家。通过他一生的辛勤劳动,他给印度人民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写作。19世纪80年代、90年代,他常常到乡下去住,管理祖上遗留下来的田产,接触到了一些劳动人民,他自己说,他很喜欢这些淳朴的人民,同情他们的处境。在这期间,他写了不少的作品,小说和诗歌都有。这些作品里面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封建主义。正如在别的国家一样,封建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泰戈尔通过文学作品所攻击的主要是封建婚姻制度和种姓制度。就印度而言,这两种制度也确实有代表意义。
在他在这期间所写的短篇小说里,主人公几乎都是由于封建婚姻制度而受苦受难的年轻的女孩子。在《河边的台阶》里,他把台阶人格化了,用它作第一人称来描写8岁就守了寡的女子苦森的不幸遭遇和她对于一个年轻的苦行僧的不幸的爱情。《还债》讲的是一个贫父嫁女的故事。父亲一定要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贵族,自己没有钱置办妆奁,于是就负了债。女儿嫁过去以后,受尽了婆家的虐待。父亲去看女儿,连面都见不到。最后女儿终于被折磨死,而父亲的债还是没有还完。《弃绝》的主人公是一个低级种姓的女孩子,她冒充婆罗门同自己的情人结了婚。这件事终于给她公公发现了,她被赶出家庭。《摩诃摩耶》是一篇很动人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女子被迫同一个垂死的婆罗门在火葬场上结了婚。婚后第二天她就成了寡妇,她又被迫自焚殉葬。人们把她捆起来,搁在火葬堆上。只是由于一阵突然袭来的狂风暴雨,她没有被烧死,可是脸上已经烧上了伤疤。她逃到自己的情人家里去,同他住在一起,只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许他揭开她的面幕。后来,在一个月明之夜,他终于看到了她的脸庞。她一怒而去,再也没有回来。《太阳和乌云》描写年轻的女子吉莉芭拉同年轻男子沙西布山的爱情。两个人本来就相亲相爱,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吉莉芭拉成了寡妇,沙西布山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他们俩才重新相会。《赎罪》的女主人公是宾苔巴希妮,她嫁给一个洋奴买办兼骗子手。她随丈夫从城市迁到乡村里去住,侍奉婆婆,毫无怨言,但仍然不能得到她的欢心。后来丈夫偷了岳父的钱,跑到英国去留学,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一个英国老婆。
不必再多举例子了,以上这几个例子已经足以说明泰戈尔通过文学作品反对封建婚姻的情况了。泰戈尔是以诗人著称的。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写诗。1881年,诗集《黄昏之歌》出版,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不久又出版了《晨歌》,文名大振。这些诗描写的多半是个人的感受,接触到社会现实的不多。19世纪90年代,他写了著名的《故事诗》。取材大体上有四个来源: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锡克教故事和马拉塔及拉其斯坦的英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长期流行在民间,很有感人力量的。但是他却并不是为了讲故事而写故事诗,他只是借古喻今,利用这些现成的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在这里面歌颂了反对宗教偏见、反对焚身殉葬陋俗的宗教改革家,歌颂了漠视种姓制度的婆罗门,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军,歌颂了同外族统治者顽强斗争、视死如归的男女英雄们。这些诗长期以来就流行在印度民间,而且选入中小学课本中,对激发印度人民的爱国热情,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1905年到190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泰戈尔投身到这个运动中来,写了不少热情洋溢的诗歌,一直到今天,还为广大印度人民所传诵。
以后,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泰戈尔过着半退隐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不少神秘气息、宗教气息比较浓厚的诗歌。在这里,诗人用生动的笔法把孟加拉的自然风光描绘到纸上来。这里有静夜、清晓;有七月淫雨的阴沉,四月晴天的芬芳;有争妍斗艳的繁花,花丛中展翅的蝴蝶;有天空的闲云、潺潺的流水;有微笑的繁星、淅沥的夜雨;有夏天的飞鸟,秋天的黄叶。总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花团锦簇、五色斑斓的图画。
20世纪初叶,他写了几部长篇小说,主题思想基本上同短篇小说和诗歌是一致的。1902年写成的《沉船》是一部反封建主义的小说。主人公是两对情人:哈梅西和汉娜丽妮,纳里纳克夏和卡玛娜。如果没有封建婚姻制度从中作怪的话,他们本来是可以顺利地结成眷属的。就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所以才酿成沉船的悲剧。悲剧发生后,故事的发展很富于传奇的色彩,出现了很多现实生活中不容易发生的偶合的事件。最后,经过了种种的波折,有情人终于成了眷属,作者给了这个故事一个喜剧的结尾。但这丝毫也没有减低对那罪恶的社会制度的控诉。
1907年到1909年,他写成了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戈拉》。在这一部书里,他塑造了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遵守种姓制度严格到可笑的程度。他对祖国必然会获得自由抱有坚定的信心。他说:“我的祖国不管受到什么创伤,不论伤得多么厉害,都有治疗的办法——而且治疗的办法就操在我自己手里。”对于一个生长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知识分子来说,没有奴颜婢膝的媚骨,相信办法就操在自己手里,这是十分可宝贵的品质。泰戈尔也没有忘记塑造一个反面人物,戈拉的对立面,这就是买办洋奴哈伦。他除了皮肤颜色以外,完全英国化了。他认为印度民族是没有出息的,他把英国书上污辱印度人的句子背得烂熟,以高等印度人自居。泰戈尔在他鼻子上涂上了白粉,在书中给了他一个地位,让他催人作呕。一般人都认为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它一直到今天还为印度国内外读者所欢迎。
至于泰戈尔的戏剧,情况同小说和诗歌稍稍有所不同。一方面,他写了不少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在另一方面,他还写了一些象征剧,像《红夹竹桃》《暗室之王》等等,这里面也出现劳动人民,甚至工人;但是这些剧本究竟何所指,实在无从确定。反而是那些混合剧本与抒情诗的短剧,像《齐德拉》《修道士》等等,倒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在形式方面,贯穿在泰戈尔所有的作品里的是鲜明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这是和他的爱国思想分不开的。泰戈尔一向主张民族间要交流文化,互相学习。在他的作品里,我们也确实可以找到一些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是,在他的作品形式方面占主要地位的是印度的民族传统。这种传统包括两个方面:印度古典梵文文学和孟加拉民族文学。他的诗歌融会了这两方面的影响,吸取了两者的精华,又加以发扬,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尝试着用孟加拉人民的口语来写诗,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创举。音乐性很强的生动流利的孟加拉口语赋予他的诗歌以清新健康的气息和新颖的节奏。他在这方面的成功影响了不少同时代的印度诗人,他们也改用人民的口语写诗了。他的诗歌之所以一直到今天还为孟加拉人民广泛传诵,原因也就在这里。在短篇小说方面,他也接受了孟加拉民间讲故事人的一些优秀的技巧,因而创造出一种把抒情诗与故事结合起来的清新朴素的风格。结构简单,语言精炼,着墨不多,但感染力却不小。他的戏剧也受到了古典梵文剧本和孟加拉民间戏剧的一些影响,保留了混合歌舞与抒情诗的特色。
总起来说,在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泰戈尔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作家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她能得到独立自由,他对劳动人民和低级种姓的人民是同情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忘记,他的思想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消极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也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他的作品中去。
最后,我们还必须说一说他同中国的关系。1881年,他才20岁的时候,就曾写文章痛斥英国殖民主义者从印度运鸦片到中国去毒害中国人民的罪恶行为,他把这样的英国人称做“强盗”。中国同印度在历史上有过几千年的文化交流的关系,我们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因而丰富了彼此的文化。在最近100多年以来,两国人民都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剥削与压榨下忍受痛苦。我们对彼此命运的关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泰戈尔非常欣赏中国的文化,他给予中国文化以很高的评价。通过翻译,他读了很多中国文学家和哲学家的著作。1924年,他曾到中国来访问,从中国回国以后,就大力提倡研究中国语言文学。
我们中国人民同样是爱印度人民的。我们尊重印度人民创造的文化,我们也珍视我们的传统友谊。我们从1915年起就开始介绍泰戈尔的作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种介绍工作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泰戈尔的作品,我们中国人民了解了印度人民生活的情况,了解了几十年前印度人民生活的情况,了解了几十年前印度民族主义者活动的情况,欣赏了印度,特别是孟加拉大自然的绮丽绚烂的风光。我们今年举行纪念会,纪念泰戈尔诞生100周年,又出版了10卷《泰戈尔作品集》,目的也就在于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瞻望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前途,我们充满了信心。
1961年4月16日写毕
选自《文艺报》1961年第5期
季羡林,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