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表达感情鉴赏、写作背景分析?

作者:陈与义 栏目:陈与义诗集 2020-05-12 08:44:10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①》

忆昔午桥桥上饮②,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③。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④。闲登小阁看新晴⑤。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⑥。

注释

①洛中:指今河南洛阳,北宋时的西京。

②午桥:桥名,在洛阳城南。

③“长沟”句:沟水带着水中的月影悄悄流逝。

④此身虽在:自己虽然还健在。这句包含身历国难的余悸和对友人亡故的感叹。

⑤新晴:指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

⑥“古今”二句:写听到渔歌而发出感慨。

赏析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被誉为“南渡诗人之冠”。所谓“南渡”,指靖康之变发生后,朝廷被迫南渡,偏安一隅。陈与义用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家国之变,故受人称赏。他是不大专注于作词的,一共只有十几首,且词不写艳情,而是写与诗一样的题材内容,所以他的词是典型的“诗人之词”、“士大夫之词”。从这首词可看出,其词风与苏轼颇为接近,语意超绝,境界清朗疏旷。虽然题材内容与诗一样,却并没有把词写成诗,而是清楚地区分了词与诗的不同文体特征,能够保持词的特质之美,用笔空灵,造境优美,而没有一些引诗入词者的质直粗疏之弊。

上下片结构很清晰,上片是回忆。“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是洛阳人。开篇两句写出一种浩怀逸气。“长沟流月去无声。”描写皎洁、幽雅的月夜,桥下流水载着月波悠然而去。“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作为上片的结句,极为精彩。苏轼有《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诗:“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苏轼诗为七言古体,陈与义词则只有短短十字,但在意境上颇有相通之处,都是以清幽超远的境界描写文人雅意,读之令人忘俗。而对于陈与义这首写今昔对照的词来说,回忆越美好,就越衬托着现实的残酷。

下片回到现实。“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写家国巨变,恍如一场噩梦。作者将无限感慨融入这两句中,充满沉痛凄怆之情。“闲登小阁看新晴。”这一句则有语意的跳跃。照应题目“夜登小阁”之意。一个“闲”字,一个“新晴”,将情绪转向平静,或者说,这是一种“寓悲壮于闲淡之中”的境界。“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语意再次跳跃,由现实进入历史的观照。对于古往今来世事变更的无限感慨中,又有一种理性的思致和旷达的态度。这使整首作品虽有伤感之意,却并不颓废。后来到了杨慎的《临江仙》中,就更为直接地表达出旷达之意:“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