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遮嘴表达的情绪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用手遮嘴表达的情绪

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一场景:

客户:“我看我还是不买了,我刚在隔壁商场买过一套差不多的。”这位顾客放下了刚刚试过的一套化妆品,挑选了很久的她终于停下了脚步。为其介绍产品的是销售员小李,小李听到客户这样说,并没有放弃推销,因为她发现了一个很小的细节:客户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下意识地用手遮住了嘴。学过销售心理学的她明白,客户其实并没有说真话,而同时,客户进店后并没有再看其他产品,这更让小李确信自己的判断。

于是,小李尝试着问:“小姐,您是不是觉得这款护肤品贵了呢?”

客户:“是有点贵。”

小李:“那您认为贵了多少钱呢?”

客户:“至少是贵了500元吧。”

小李:“小姐,您认为这套化妆品能用多久呢?”

客户:“这个嘛,我比较省,怎么也要用半年吧。”

小李:“如果用原来牌子的化妆品,要用多久呢?”

客户:“原来那个两个月要买一套吧,因为效果不太明显。”

小李:“咱们这样算吧,您看原来那个牌子的化妆品是200元一套,可以用两三个月,我们按照三个月计算,您半年需要花400元。但是小姐,实不相瞒,我们这种化妆品,如果您比较省,至少可以用一年,这是多位客户共同得出的经验。因为它富含的营养成分比较多,所以只要稍微用一点就可以了。”

客户:“真的是这样吗?”

小李:“这是我的客户共同的见证。这个周末您有时间吗?我已经约了所有客户举行一个联谊,希望您也能参加。”

客户:“这样啊,好,我相信其他女孩子的眼力……”

这则案例中,化妆品推销员小李的销售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这里,她之所以能判定客户的反对意见“我看我还是不买了,我刚在隔壁商场买过一套差不多的”并非真实想法,是因为她观察到客户的一个动作:下意识地用手遮住了嘴。一般来说,这是人们没有说实话的表现。

的确,人们表现最显著、最难掩的部分,不是语言,而是下意识行为。人人都会说谎,但世界上没有不能被看穿的谎言。行为心理学家认为,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识别其话语的真实性,还可以根据其肢体动作看出其话语的真实性。因为说谎是一种复杂的行为,要做到让人相信,需要动用全身的器官共同“演戏”。一般来说,无论一个人的说谎技术如何高明,为了掩盖谎言,他都会无意中做出一些小动作,因此,善于观察的人,仅看一个人的动作就可以断定对方是否在说谎。

行为心理学家戴斯蒙·莫里斯博士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研究人员把护士作为测验对象,要她们有意识地对病人谎报病情。通过录像观察,这些护士在说谎时,比平常实话实说时更多地使用了用手掩饰嘴部的动作。

由此他得出结论:手遮嘴的动作表示说话者有说谎的嫌疑。

当有人在同你说话时,不自觉地出现用手捂嘴的动作;当说到与之相关的关键点时,他甚至有意假咳嗽以便用手来遮嘴——这时,你就要对这人说话的真实性多加留意,因为也许他正在说谎。结合前后的交往,你就不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说话者用手遮嘴,那么他就有“心口不一”的嫌疑。反过来,在你说话的过程中,如果对方用手遮嘴,且是一对一的交谈,你最好暂停下来,问一问他是否有不同的意见;如果是一对众的演讲,台下的听众很多人出现了交叉双臂或者用手遮挡嘴部的动作,那么他们向你传递的信息是你说的不符合实际或你说的他们不感兴趣,这时你就要斟酌一下演讲内容、调整一下演讲的风格和角度,尽可能扭转这种不愉快的局面。如果你置这种负面氛围于不顾,坚持讲下去,那就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甚至会引起对方的质疑。

当然,一个人说谎时也可能有其他一些小动作,如摸鼻子。摸鼻子的姿势是护嘴姿势比较世故、隐匿的一种变化方式。它可能是轻轻地来回摩擦着鼻子,也可能是很快地触碰鼻子。女性在做这种动作时,会非常轻柔、谨慎,因为怕脸上的妆被弄花了。曾有心理学家称:当不好的想法进入大脑之后,人们会下意识地指示手遮着嘴,但到了最后关头,又怕表现得太明显,因此,往往很快地在鼻子上摸一下。摸鼻子和遮嘴一样,若是说话人使用,则表示欺骗;若是听者使用,则表示对说话者的怀疑。

小贴士心理

若一个人说话时用手遮嘴、拇指压着面颊,那么,这多半是他的大脑中的潜意识指示手做这样的姿势以压制谎言从口而出。有时只是几只手指,有时是整个拳头遮住嘴巴,但意思都一样。遮掩嘴巴,是想隐藏其内心活动的特有姿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