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得的绝对不得
2005年2月号《环球企业家》刊载了谷重庆的一篇文章——《郑俊怀倒在“柏林墙”前》的故事。伊利——这个“全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和张瑞敏的海尔,倪润峰的长虹,储时健的红塔山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郑俊怀的孩子。
但在2006年春节前,这个乳业的枭雄却倒在了国有企业快要“产权清晰”的“柏林墙”前,被判了6年刑,过上了铁窗的生活。
1983年,也就是郑俊怀39岁的那一年,被组织派到“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任厂长。当时,这是个账面上仅有几千元的小厂。也没有人相信他会把它变成“全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但他做到了。
从2004年1月至9月季度报表看,伊利的主营收入达到六十八亿元,净利润达到二亿元;伊利股份也是股市上著名的绩优股,从1996年公司上市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股民的现金分红。其在股市上的慷慨是出了名的。
与伊利企业的财大气粗相比,郑俊怀生活简朴,很长时间要求自己也很严格。据他身边的人说:国内出差他只吃几元一碗的炒面,出国只吃一个比萨饼,住宿一般也是找小宾馆,家里的衣服甚至没有一件超过一千元的。
郑俊怀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和他母亲教育有关。郑俊怀说:“我的母亲一直教诲和激励我,‘不该得的绝对不得,谁给的好处永远记得,清白地做人,越艰难越坚持到底’,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在这个位置上的原因。”
很可惜的是,母亲教育的“不该得的绝对不得”他没有坚持到底。最后还是拜倒在金钱脚下。因为经济问题,伊利公司包括董事长郑俊怀在内的数名高管因为挪用公款等问题而被刑拘,使他过早地、非正常地离开了他不应该离开的位置,过上了铁窗生活。
当年红塔山的储时健已经从监狱里走出来了,而“全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的掌门人等又进去了。国有企业像储时健、郑俊怀等这样有作为的企业家何时才能不重蹈在监狱里这样“出出进进”悲剧的覆辙呢?
莎士比亚有段名言:“世事的起伏本来就是波浪式的,人们要是能够趁着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蹉跎,一事无成。”
郑俊怀的悲剧就在于没有“趁着高潮一往直前”越艰难越坚持到底。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国有企业领导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加强自律,否则,将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毁了自己一生英名不说,也使世人为之扼腕惋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