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陈子昂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不逢时的陈子昂

在唐高宗末年,洛阳城里来了两个西域商人。他们手拿一把胡琴,却想卖上百万的价钱。这样的高价谁肯买呢?所以周围看热闹的人很多。

可是,一个20岁出头的青年,当场就出了那么多钱,把它买了下来。紧接着,他就向围观的人们宣布,明天他在洛阳城里大摆酒席,请大家光临听琴。

第二天,真的来了很多客人。这位青年请他们入座,然后高声说:“我是蜀人陈子昂,这回来到洛阳带来了近百篇诗文,但是依然不为众人所知。今天诸位是来听我奏琴的,可这本来就不是我的特长!”

说着,陈子昂便将手中的胡琴用力地向地上一摔,上百万的胡琴顷刻破碎。正在众人目瞪口呆时,陈子昂就把写着自己诗文的许多卷轴分赠完毕。这样,陈子昂便在一日之间誉满洛阳城。

陈子昂出身富家,他从小羡慕豪杰侠客,17岁以后才发愤苦读。他好不容易考中进士,才当了小官。于是他慷慨陈词,针砭时弊,但还是不被武则天重用。

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攸宜奉命率军征讨。陈子昂这时在武的幕府中任职,随同出征。武攸宜是个草包,第二年他打了败仗,军情十分紧急。这时,陈子昂两次提出建议,又请求率兵冲锋,武不但不听,反而把他降为军曹。

陈子昂受到打击后,他看到报国的志向难以实现,就满脸悲愤地登上现今在北京的幽州台。他缅怀起战国时曾在这里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慷慨悲吟,写下了一首传诵古今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便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当时,诗人登台所见,触景生情,不禁感叹:“像燕昭王那样能够重用贤才的圣明之君,古代虽有,然我不及见;如此求贤若渴的贤君,将来亦会有,但我亦不及见”。

两个“不见”表明: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因此,诗人感到异常地悲凉孤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