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富贵考验人性》人生国学智慧全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富贵考验人性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有了钱财,应该帮助人家,帮助亲戚朋友,乃至整个社会的贫人。可是,有的富厚之家,不但没有帮助别人,做社会的福利、公益事业,反而因家庭的富厚,奢侈无度。这是富的不好,因此有时富贵会考验人性,甚至反而害了人。

享受富贵,大概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只是,并非每个人都有富贵命。古人所谓“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人通过努力做到自食其力没有问题,但要做到富贵则不一定。所以说,一个能够拥有富贵的人,应该心存幸运和感激之情。感谢生命,感谢命运,感谢社会,而不是觉得这个富贵就应该一人独立享受的。如果懂得感恩,就会懂得与人分享这份富贵,明白一人消受不了这个福分,应把这个福分放大,分给更多的人,尤其是需要帮助的人。这不仅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风格。

能够做到与人分享,一个人的富贵才显得更有意义,这个富贵才能带给自己真正的快乐。一个有品质有修养的人,当懂得富贵是好,但享用不好,反不如清贫来得更加保险安乐。历来有多少因富而骄,因富而奢侈淫逸,最终倾家荡产,身败名裂的人。所以说,富贵用不好反而害了人,也未必是件好事。

古之君子,对于利,是多有不齿之辞的。因为人的欲望不止,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利益,金钱,往往会改变一个人原本的天性,让人变得面目可憎,实在是得不偿失。

孔子说,富贵于我如浮云,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且告诫弟子“罕言利”。当孔子听说弟子冉求参加季康子“用四赋”的改革时,指责他帮助季氏聚敛财富,宣布将冉求逐出门墙,而且召唤弟子们“鸣鼓而攻之”。

孟子比孔子更为激进,干脆就讲“何必曰利”。那些“鸡鸣而起,孳孳为利”的人不过是“跖之徒”。在孔子看来,金钱、财富仿佛洪水猛兽,与仁义道德水火难容,厚此必将薄彼。财富充实,道德就沦丧了,道德沦丧,国家就危亡了。

人为物役,往往失去本性,在得到物质享乐的同时,很可能失去内心真正的支撑,失去自我,从而失去真正的快乐。

相对富贵而言,清贫也许过得清苦,不能得到更多感官上的享受和娱乐,但精神上却可以是富有的。所以,古之君子,宁愿住陋室,也不失本性节操,能够做到安贫乐道,自得其乐。内心的快乐可抵御物质的不足,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为学问,为精神的富有和长存而奋斗一生。这又是另外一种活动,虽然比不上富且贵的热闹生活,但自有一份安乐和幸福,是那些富贵名利场中的人们所没有,甚至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也因此,古代有那么多达官贵人,能够保持一份清醒认识,选择了抛弃富贵,回归平凡,过一种简单清安的日子。比起富贵,这种清静无扰的生活,是一种清福,实在是人生最为难得的独立而自由自在的生活。

古代的道德君子,向来尊重本性,选择自然无为生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总是不失本性,而是适其本性而生活,固然清贫,但重人格人品而芬芳于陋室。为什么这样呢?请看《庄子缮性》中的一段论述,庄子说:“古时候所说的自得自适的人,不是指高官厚禄的地位尊显,说的是出自本然的快意而没有必要再添加什么罢了。现在人们所说的快意自适,是指高官厚禄地位显赫。荣华富贵在身,并不出自本然,犹如外物偶然到来,是临时寄托的东西。外物寄托,它们到来不必加以阻拦,它们离去也不必加以劝止。所以不可为了富贵荣华而恣意放纵,不可因为穷困贫乏而趋附流俗,身处富贵荣华与穷困贫乏,其间的快意相同,因而没有忧愁罢了。如今寄托之物离去便觉不能快意,由此观之,即使真正有过快意他未尝不是迷乱了真性。所以说,由于外物而丧失自身,由于流俗而失却本性,就叫作颠倒了本末的人。”

人在清苦的环境中容易奋发上进,优裕环境中容易堕落腐败。如果能知道这一道理,就能防患于未然。

唐朝的李景让,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是母亲郑氏一手把他带大。

有一次,房子的后墙塌陷,从墙破处发现了许多钱。母亲却向天神祈祷说:“我听说不劳而获是自身的灾祸。如果天神怜悯我贫穷,那就希望让几个儿子的学问有成就吧,这些钱就不敢拿了。”

说着,赶快把那些钱掩埋上,把墙修好砸实了。

由此可见,李景让的母亲是一个有见识,不为金钱所动的女人。纵使那么贫穷,需要钱花,也没有动一点邪念。她需要钱,但绝不要不义之财,所以,就不会见钱眼开。她不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心过自己的清苦日子,善待自己的儿子,教他读书做人。

在母亲的教导下,李景让十分用功,也很争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景让后来科举得中,而且顺利入仕,直到官位显达。

即使已经到了高官显贵的位置,母亲对他的管教也十分严格。他有过错,母亲也决不放过。他当浙西观察使时,手下有个低级军官不顺他的心意,他让人用棍棒打,结果给打死了,此事引起军队的愤怒,将要发生兵变。

他母亲听说后,就出来,坐在官府办公的地方,让景让站在厅堂上,责备他说:“天子托付你重任,你却把国家的刑法当成自己发泄的工具,胡乱杀死无辜的人,万一造成地方动乱,你有何面目见皇上?”

说完,她让儿子的手下人脱下他的衣服,要鞭打脊背。手下人都站出来求情,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于是只好行刑。打了很久,李景让痛得快晕过去了。母亲才同意把他放了。

一个人在艰苦贫困的环境中,能积极进取,追求上进固然很好,但如果他出人头地后,却经不起富贵的考验,不可一世,骄狂奢侈,说明其心理建设和修养都没能随着地位的提高而提高,这样的人,必然会从高处跌下来,而且会跌得很惨。

可见,无论穷富,心理建设和修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有修养的人那里,无论穷富,他都能安顿好自己,如古人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永远不会迷失自己,既不会流于庸俗,也不会得意忘形,步入歧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