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魏之战(56~546年)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至武定四年(546年),东魏和西魏两个割据政权间的兼并战争。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其实际权力分别控制在高欢和宇文泰手里。双方为扩大地盘,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
东魏天平三年岁末,高欢调兵10万,分三路攻西魏。高欢亲率主力屯蒲坂(今山西永济西),拟渡黄河;大都督窦泰率精兵1万,自洛阳直趋潼关(今陕西潼关北);司徒高敖曹领军由武关至上洛(今陕西商洛),准备经蓝田(今属陕西)而取长安。537年正月,宇文泰利用窦泰兵虽精而骄傲轻敌的弱点,对窦泰发起袭击,一举全歼东魏精锐,窦泰被迫自杀。八月,宇文泰率十二将伐东魏。闰九月,高欢出动20万大军还击。宇文泰部下不足万人,见东魏军势大,主动退回关中。
次年(538年)二月,高欢大举反攻。其所部大行台侯景等与渡河南下的高敖曹合攻洛阳,围西魏骠骑大将军独孤信于金墉城。高欢率军殿后。金墉告急。宇文泰率军东救洛阳,并自率轻骑追侯景至黄河岸边。宇文泰马中流矢坠落地上,险些被俘。西魏大军赶到,奋力冲杀,大破东魏军,斩东魏名将高敖曹。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二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以虎牢降西魏,宇文泰亲率大军至洛阳接应。三月,西魏军包围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南城。高欢率军10万至黄河北岸。宇文泰欲烧河桥阻止高欢渡河,未成,退至上(今河南洛阳西)。宇文泰苦战不能取胜,遂撤回函谷关内。恒农以东、洛阳等地,又尽为东魏所据。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八月,高欢又“悉举山东之众”,自邺城出发,会兵于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攻西魏要塞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西魏名将韦孝宽镇守玉壁,双方苦战50余日,玉壁仍不能克。侯景之乱随之发生,东西魏之间的兼并战争遂告一段落。
北朝武士俑
北朝骑马武士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