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长安区·杜公祠》陕西名胜简介
在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畔双竹村。杜公祠是供奉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庙堂,故名。
杜甫,字子美,其先代原籍湖北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玄宗天宝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10年。其13代先祖杜预为西晋名将,又是学者,文武双全,为京兆杜陵(今长安区杜曲镇附近)人,因地得姓。所以杜甫寓居此地后,对这里格外亲切,以居此而自豪,诗中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陵野叟。曾向唐玄宗进《三大礼赋》,唐肃宗李亨时为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他经“安史之乱”之变动、个人仕途之多舛,对当时政治黑暗、社会腐败、人民苦难认识比较深刻,他的作品显示了唐之由盛而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他的《自京赴奉天县咏怀五百字》、《丽人行》、《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皆为后人所传颂。著有《杜工部集》。杜甫生于唐睿宗李旦太极元年,亦即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2年),死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五年(770年)卒年59岁。
杜公祠创建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五年(1526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五年(1577年)予以修葺,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又进行修葺。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十年(1795年)焚于火灾,清仁宗颙琰嘉庆九年(1804年),改建于勋荫坡上牛头寺东现址。祠依崖建造,高大轩敞。大殿有杜甫泥塑坐像,左石碑刻有杜甫半身朝服像,刻线至今清晰明快。殿西有明、清重修杜公祠碑记5通,确切地记载了修建的过程和时间。向西有小殿3间,1987年成立杜甫纪念馆之陈列室,陈列唐书杜甫传、杜甫长安行迹图、杜甫世系表、杜子美年谱、杜甫生平足迹图,以及杜甫著作、杜甫画像数幅、后人所书《三吏》、《三别》数幅等。
解放后,曾对杜公祠予以修葺,并将牛头寺一株唐槐圈入祠内,此槐为牛头寺建成之初所栽,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依然生机盎然,枝繁叶茂,名曰苟龙槐,给杜公祠增添了风采。
明屈大均(翁山)有《杜曲谒子美先生祠》诗云:《杜公祠》古诗句出处:
城南韦杜潏川滨,工部千秋庙貌新。
一代悲歌成国史,二南风化在骚人。
少陵原上花含泪,皇子陂前鸟弄春。
稷契平生空自许,谁知祠客有经纶?
杜公祠和唐槐均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