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湘南之旅·九疑山·虞舜长眠处
九疑山山势雄浑,龙蟠虎踞,控荆湘,临百粤,气象万千。据说虞舜就长眠在这崇山峻岭的苍松翠柏间。虞舜,这位古史传说中被神化了的人间帝王,南巡时不幸“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于是,“天下万山朝九疑”,而九疑山中九峰,亦以舜源峰为主,其余诸峰皆以二妃及舜的王公大臣命名、排列。真可谓“山山朝帝寝,树树带春晖”。九疑山以舜帝陵寝的光彩而名冠三湘。
舜陵,相传在女英峰下,亦说在三峰石上。其具体位置已不可考。上古时帝王死了,以山为陵,不设坟冢。今舜源峰下有舜帝庙、二妃祠等古建筑。舜帝庙一侧的山麓岩壁中嵌有“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附近还有历代祭祀舜陵的石碑。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文字已无法辨认。
女英峰上丛生斑竹,相传是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闻噩耗,相思恸哭,涕泪洒落竹上,留下泪痕点点成斑。它通体苍褐,斑痕累累,有的像指纹,有的像泪痕,竹节稀疏而匀称。尤其是指纹烙印呈雪白色的“白泪竹”和指纹烙印呈鲜红色的“血泪竹”,更是独具特色。
舜源峰上有两株石樅树,高大雄伟,矗立霄汉,一丛九叶,一叶三棱,斗霜傲雪,四季长青。据说舜功德无量,不仅福庇民生,且泽及草木,故石樅长青不凋。这石樅与斑竹,合称为“九疑二奇”。
二妃祠在舜庙左侧不远处。四周竹篁摇曳,松涛阵阵,历代的文人墨客在此抒怀咏叹,表达对二妃的同情和赞美。明代俞琰的诗云:“情恨万劫点难消,帝女余悲寄碧条。亦有怀人千滴泪,盈盈滴滴海棠娇。”
舜死苍悟,长眠九疑。相传常有鸟从海滨衔来珠砂,日积月累,年年增益,遂成小阜,人称珠丘。珠细如尘,又有珠尘之名。九疑山还有天灯之说,相传舜死以后,陵前古老的十五株杉树,每株高约百米,每当月夜,树梢晶晶闪亮,人不知故,取名天灯。这些古杉,至今枝叶葱翠。
九峰身世
九疑山区有一首民谣:“提起九疑山,两眼泪汪汪。”何以至此?这里一段悲伤的故事,关涉到九峰的身世。
相传很久以前,九疑山到处是高大的梧桐树,所以人们又叫它“苍梧岭”。苍梧岭上凤凰多,引来了百鸟朝拜。
妮山头住着一户人家,老爹名魁,老妈名秀,人称魁爹秀妈。他们有六位女儿,名叫朱明、石城、石楼、萧韶、杞林、桂林,个个长得像花一样美丽。她们心灵手巧,织出的布赛过天上的白云,绣出的花赛过天边的彩霞,唱起歌来比画眉还动听。人们都说:青山沟里出美女,妮山头飞起了金凤凰。
不料,这六位姑娘被部落酋长看中了。不管她们都已有了婆家,派人送来六份大彩礼,前来提亲。魁爹秀妈不答应,一家八口都被抓到部落府中,关在山后石洞里。半夜,在部落府当兵的五位女婿潜入洞中,将他们救出。酋长发现后,急忙派人追赶,五个女婿被抓回点了天灯。六位姑娘也被抓住,被巫师作法惨死在山头。魁爹秀妈哭得死去活来。正在这时,舜帝微服私访,来到山里。听说此事后,舜帝表示一定要在三年内铲除恶政。他从此住进苍梧山,帮助山民耕作,射杀毒蛇猛兽。修治三年以后,派了三百精兵潜入部落府,消灭了坏头人。从此,这里安居乐业。不幸的是,舜帝过度劳累,中了瘴疠之毒,死在苍梧。
舜帝的两个妃子——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万里寻夫,来到湘水河边,听说丈夫已死在三峰石下,便双双殉情,投入湘江,成了湘水女神。魂魄飞到九疑山,其所依附的山峰,很快长成两座高大山峰,和朱明、石城、石楼、萧韶、杞林、桂林六位姑娘所化山峰一起,环绕在舜源峰周围,远远望去,像九位美人一样亭亭玉立,秀丽非常。更为奇异的是这九峰山形极为相似,让人疑惑难分。所以,人称之“九疑山”。
红白杜鹃
舜源峰下舜陵前是舜庙,在舜庙的前面有一条河,名叫母河。母河两岸风光美,每到清明时节,杜鹃鸟唱起歌来的时候,两岸山坡上的杜鹃花盛开怒放,但是,两岸的鲜花颜色不同,一边全是红色,一边全是白色,原因何在?
相传很久以前,舜帝南巡,来到九疑山。他听说山里的姑娘很美丽,个个赛过杜鹃花。可是,姑娘的美貌带给她们许多的灾难。舜帝决心查个明白。这一天,舜帝沿着母河左岸上山,看见满山遍野的杜鹃花迎风怒放,如同姑娘青春的笑脸,两腮红润。他高兴地笑了。因此,这边的杜鹃花是红色的。
过了凉伞坳,来到一个小村庄,乡民很贫穷,吃糠咽菜,衣不遮体。舜走进一位老爹家,见家里只有老爹老阿妈,老阿妈已经双目失明。舜关心地问眼睛是怎么失明的?老阿妈伤心地讲了他们的遭遇。三年前,他们有六个女儿,一个比一个美丽,六个女儿都有了婆家,快要出阁了。没想到,酋长看中了这些姑娘,强迫她们嫁给他。六位姑娘宁死不从,被酋长送上了六个山头喂了老虎。老阿妈哭了七天七夜,眼泪哭干了,眼睛哭瞎了。终于感动了山神,六个山头变成高大秀美的山峰,宛如六位姑娘生前的姿容。老母亲一一叫着她们的名字。后来,这六座山峰总是云遮雾罩,青烟缭绕。原来是六姐妹不忍看母亲悲惨、凄凉的情状。六座山峰上总是响着呼呼的风声,这是六姐妹在愤怒地斥责酋长的暴行。舜帝听完这段事,心如刀绞,泪如雨下。眼泪洒在杜鹃花上,杜鹃花全变成了白色。后来,当地的百姓称这里的杜鹃花为“哭笑花”。
凉伞坳·马蹄泉
在九疑山九疑营村北3里处有个红土坳子,两边都是陡岭,东边是娥皇峰的后脉,西边是梳子山的石坡。坳子中有两口井泉,一口是四方水井,一口是马蹄泉井。这就是“凉伞坳”。
相传当年舜南巡之时,听说九疑山很美,决定步行,好欣赏一下山里的风光。当他走到这山坳里的时候,满身大汗,口干舌燥,就想找个地方歇歇凉喝口水。可是,这里没有大树也没有水。他坐在石头上,心里想,要是有棵大树该多好啊!忽然,他发现不远的地方有两棵小楮树苗苗,他跑过去用手把树苗抠出来,捧到坳子中,又用手挖了两个坑把它们栽好。然后,开始找水。他大声地说:“土地山神听着,你们不把泉水送上这坳子,我就把你们发配到西天流沙河去!”这天值日山神是马元帅,他慌忙请湘江小龙王来帮忙,把天河水引到了坳子上,从石缝中渗出来。马元帅想尝尝水甜不甜,没想到,他的马一下子踏进石缝,泉水一下子冒了出来。所以取名“马蹄泉”。
后来,舜帝栽的树长到十几丈高,枝繁叶茂,树荫占地四亩,远远望去像把大凉伞撑在坳中。因此,人们把这里叫“凉伞坳”。
三分石·舜王碑
三分石,又名三峰石,在宁远县城南百里处,它是九疑山的最高峰。相传是舜的葬身之地,故又名舜峰。
三分石如三支玉笋,鼎足而立。峰间相距各5里。峰势险绝,直插云霄。古人有诗云:“一峰浮黛插云霄,石作三分结构牢,云外有人攀玉笋,山中何处觅仙桃。”《九疑山志》载:“三峰并峙如玉笋,如珊瑚,其上有仙桃石、棋盘石、步履石、马迹石,又有香炉石,有足有耳,形质天然。其间有冢,以铜为碑,字迹泯灭不可认,或疑为舜冢。”
三分石是如何来的呢?相传舜帝南巡之时,有一天登上此峰,考察山川形胜。中午时分,他和侍从们在峰头野餐,不觉醉酒。酒壶遗忘在峰头上。有一只大鹏恰巧飞临此山,见有一壶酒,便俯冲下来,用锐利如钩的尖嘴一啄,当下石壶分成三块,化作三峰石。那剩下的玉液,化成了长流不息的泉水,这就是潇水之源。
如今三峰石上,果然清泉喷涌,垂崖倾注如白练悬空,若烟若雾,水流激石,惊浪雷奔。当中一脉,为潇水之源泉,俗称“父江”,西流至九疑山下。
舜王碑,人称“舜王龙碑”,上刻七个大字“帝舜有虞氏之陵”,原在三分石上,后迁至大阳溪边的舜庙之侧。迁移之因,也有一个传说。
相传帝舜时,九疑山出了九条孽龙,盘距在“蟠龙洞”、“九疑岩”,危害百姓生灵。帝舜闻之南巡,走了三湘四水,看了五岭三山,终于来到九疑山间。他带领百姓大战三年,斩杀了九疑岩里四条龙;接着大战三年,斩杀了蟠龙洞里的四条龙;又大战了三年,方斩杀了三峰石天湖池里的老蛟龙。帝舜连续苦战了九年,积劳成疾,终于病倒在三峰石下。在他临终之时,大臣皋陶问他有何吩咐,他说:“不可厚葬,只要三峰石下选一黄土高地,瓦棺布衣掩埋即可。”最后他手指三峰石上的天湖池,龙驾归天了。舜死后,人们刻了块3000斤重的龙碑立在三峰石下。
皋陶心想,此地太险恶,迁到大阳河边为好。启灵这天,碑太重,三十个壮汉都抬不动。这时,几只白鹤从天空飞临,两头大象从地上走来。大象用鼻子卷起墓碑就走,白鹤在前面引路。当走到熊家山黄龙洞前时,突然,从洞里出来一个白发老人,笑着说:“生在帝王城,死在九疑山,白鹤来引路,大象来抬丧。”说完摇身变成一条黄龙,张牙舞爪,不让葬在这里。大象只好又向前走,过了马蹄坳,穿过大桑塘,来到一座大石岩前。这大石岩十分奇特,高300丈,直上青天。岩形状似龙,龙角龙眼龙须龙牙俱全。山下西边有两口龙泉。白马仙人还将峰顶用乱石堆了一顶王冠,一条玉带放在山上。这真是龙潜凤栖之地。大象将龙碑一放,碑即入地3尺,端端正正立在中间。于是,将帝舜龙体下了石坎,砌上瓦棺,成群白鹤,从四面八方衔来紫蚌壳,放满瓦棺,这就是“瓦棺贝冢”的由来。
皋陶结庐为庵,一直守护在舜陵前。死后化作一棵青松,长在墓边石岩上,像一位将军威然屹立,侍卫着长眠地下的舜帝。
望帝台·相思宫
在九疑山西边60里的九疑河边,有个太阳村。村后有座高高的石山,站在山上远望,可望见舜峰(三峰石),人称“望帝台”。山上有亭,名“相思宫”。
传说舜临九疑,在此带领百姓治理穷山恶水,中瘴疠而死。留在家中的二妃娥皇女英还不知道,她们正盼着舜帝回家!她们日思夜想,在河边洗衣时,也要唱起相思的歌儿:“清清水,流淌淌,手捧棒棰捶衣裳。河水流到东海去,问讯夫君在何方。”她们等啊等啊,檐下的燕子来了又去,篱边的花儿谢了又开。夫君他为什么还不回来?二人等不了了,决心千里去寻夫。
她们坐上了宝马香车,一路上听到了许多传闻,有的说舜在南方病了,有的说崩于南岭了。她们更加着急,日夜兼程,飞奔南方。经过了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九疑河边。当听说舜帝果然驾崩时,二妃顿时昏了过去。太阳村的人们把她们放在“望岗石”上。月亮出来了,娥皇问月亮,舜的魂魄在何方?清风吹来了,女英问清风,夫君的灵魂是否上了天堂?姐妹俩悲痛欲绝,想跳岩殉情。幸好随帝南巡的五位大臣赶到了,请求她们驾临三峰石,以安慰舜帝的在天之灵。她们到了三峰石,见到了舜埋葬的地方,二人哭得天昏地暗,眼泪酒在竹子上,留下了点点斑痕。最后,她们双双跳崖,跟随舜帝而去!她们的忠贞之爱感人肺腑,于是,人们在望岗石上修了“相思宫”,还将望石岗改名为“望帝台”。
美女峰·梳子山
从前,女英峰下有个黄家大院村。黄老伯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美姑,一头长发又黑又亮,人称“美发姑”;二女儿叫蛮姑,脸被晒得黝黑,头发又黄又乱。美姑好吃懒做,一天里从早到晚就知道梳妆打扮,蛮姑却忙个不停。有一次,蛮姑到娥皇峰后的凉伞坳去挑水,路上遇到一个老婆婆,见那老婆婆病得厉害,路都走不动了。蛮姑把她背回家来,端水喂药,细心地照料她。美姑看到这个病婆婆,心里很讨厌,就恶言奚落她。老婆婆临走时,给蛮姑一个小梳妆箱。蛮姑用里面的小梳子梳头,头发一下子变得又黑又长,直拖到地,非常秀美。用小铜镜照脸,脸蛋儿也变得白里透红,像杜鹃花一般美丽。美姑心生妒意,夺过镜子一照,却变得又黑又丑;拿起梳子梳头,梳子变成石锯,沾在头上弄不下来。原来,老婆婆是舜母石神,梳妆箱是娥皇女英留下的宝贝。勤快好心的人用它,越用人越漂亮;懒惰妒心的人用它,越用人越丑。姐姐只好去干活了。才干了七天,就累得受不了,此时更嫉恨蛮姑,就拿起碧玉梳使劲地朝女英峰甩去,又拿起小铜镜摔到地下,把梳妆台扔到南山坡上,随着一片响声,那把碧玉梳长成一座大山,像一把大梳子,这就是“梳子山”;青铜镜嵌入地下,变成圆圆的“镜子塘”;南山坡也青石升起,变成一座大石“梳妆台”。美姑吓得连忙往家跑,可是,怎么也迈不开步,一会儿便变成了女英峰下的“美女峰”。
又传说,舜死之后,娥皇女英哭得死去活来,不施胭脂,不抹水粉,最后哭死在灵前,变作两座山峰。她们的使女婵娟亦悲痛欲绝,扔了梳妆用具,终日哭泣,最后也死在了二妃身边,化作了“美女峰”,侍立在娥皇女英二峰之侧。她的梳子、镜子、梳妆箱也都变作了大山。每当月朗星稀之夜,人们仿佛看见婵娟在给二妃梳头哩!
象鼻亭·白鹤观
相传舜帝的身边有三个活宝贝:两只白鹤和一头大象。白鹤,一只叫“皇皇”,一只叫“英英”;大象叫“均均”。
两只白鹤是舜帝救下来的。一次,白鹤被豺狗咬伤,掉在山上不能动。舜把它们抱回家去治伤饲养起来,白鹤伤好后,舜又把它们放归山林。可是,这两只白鹤感激舜的恩情又飞到了他的身边。一天,舜被毒蛇围攻,白鹤扑上去用长喙啄烂了蛇头,救出了舜。大象均均是舜驯养的。均均帮助舜耕田,和舜一起降龙伏虎,射豹杀蟒。舜死后,“均均”整天哀哀地叫,不吃也不喝。它用鼻子卷来紫兰、长尾竹,埋在舜墓周围。后来,它每天到舜耕过的田中去,用鼻子耕种,年年如此。乡民们将它耕过的田列为“祀田”。一百多年后,均均死时两眼还直直地盯着“祀田”。所以,人们在这里修了“象鼻亭”以示纪念。
两只白鹤在舜死后,也整天哀鸣不止,每天飞到紫荆河里,噙来无数紫贝,放在墓上,夜里则栖息在墓前岩石上,为舜帝守灵。一百多年间,舜墓全被紫贝盖满,变成一座1丈多高的珍珠大墓。皇皇、英英最后双双死在墓前岩石上。乡民深为感动,在岩石上修白鹤观以示纪念。
隐士许由
在九疑山深处,有个“许由村”,村边有一条“许由”河。这村这河为什么以许由来命名呢?
传说尧年老时因儿子们不成器,便想找人继承他的王位。有人推荐了隐士许由。他就亲自到河南登封县箕山里去拜访,几次皆未遇。有一天,尧到嵩山巡视,忽听得山上的茅屋中有人在弹剑作歌:“叹彼唐尧啊,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啊,忧勤后土。说我明德啊,禅让易祖。我快乐啊,不看不顾。”尧知是许由,寻声而去,找到了许由,请他出山辅政,并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当晚就逃回了箕山。尧又追到了箕山,许由仍不从,并逃到颍水边,用颍水洗耳。这时,巢父牵着小牛来河边饮水,见状问其原因。许由说,尧要让他当帝王,玷污了他的耳朵。巢父说:“这都是你的不是。你若诚心隐居,何不到高山深谷藏起来?偏偏要到处浮游,高谈阔论,还用歌词去激尧帝。你在此洗耳,岂不把这清水河也洗污了!”许由自觉惭愧,就带着妻子儿女南下,来到了九疑山,在一奇峰下的小溪旁,结庐隐居。
三十年过去了,接替尧位的舜不幸在九疑山中驾崩了。许由闻讯,悲痛之极。将自家的田地、房屋、牛羊等财产全给了别人,把书全丢进了河里,钱全散到道路上,说书和钱财都是害人之物。然后,孤身一人带着一支竹箫,引了白鹤,骑着大象,入深山而去。
过了许久,有人见一白发老人坐在象背上,吹奏着“箫韶”之乐曲,那大象用鼻子卷着石棒有节奏地敲打着石壁,发出宏大的钟声,响彻山谷。老百姓说是天钟在为舜帝奏哀乐。此处取名叫舂陵国。又过了许久,有人看见九疑山的一座峰头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骑着大象,哀叫着“万岁爷”,百姓以为是天神来朝拜舜帝,便叫此山为“万岁山”。后来,人们知道是许由所为,便把他曾住过的茅屋后的山称为“箫韶峰”,他住过的村子叫“许由村”,村旁的小河叫“许由河”。
那头大象据说也登仙石化为山中的“象鼻石”。
大禹斩龙
鬼斧神工世所无,镌龙雕凤巧凿涂。移来蓬莱三仙岛,锁擒龙蛟入玉壶。禹伯成就千秋业,氤氲瑞气满陵都。
位于舜源峰附近的紫霞洞内的奇观颇有来历,千百年来流传着禹王斩蛟龙的故事。
相传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千里寻夫,奔赴三峰石下,哭死在舜帝墓前。舜帝墓后有个石匣子,上刻有“舜封”字样。二妃死后,她们的侍女捧着石匣回京交给了禹王。禹王打开石匣,拿出里面的遗书,上写着,三十年前,,禹凿龙门之时,有一条蛟龙东逃,潜入天湖池清水岩中,这条龙角尖直立,角上长有绿毛。舜曾等了三年没见它。这龙故意将肚子里的毒气慢慢吐出来,让舜帝不觉中吸入而中毒死去。舜嘱禹一定要除掉这条蛟龙。大禹看完遗书,气愤填膺。立即令火神伯益布下天罗地网,大力神应龙下天湖池去擒蛟。可恨那蛟龙就是不出洞。大禹急令用火烧。于是,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烧死了老蛟龙。青石岩也烧成了紫红色,在阳光下,如同西天彩霞一样美。激战过后,伯益想收回他的天罗地网,谁知绳子解不开了,那天河、北斗、游龙、飞凤、狮子、麒麟等都留在了洞壁上。所以,紫霞岩的石壁上,至今有金龙戏水、玉凤朝阳、七星布斗、紫微排罡、犀牛望月、麒麟呈祥等奇观,岩洞口的石壁上有条绿角龙头,龙口里倾泻出天河泉水。据说,这就是跑到洞口被烧死的老蛟龙。那蛟龙死后,皮肉化成了肥土,肠子掉到紫霞洞底,弯弯曲曲,盘旋九转,变成了一条阴河,河水哗哗奔流,清而不浊,这是因为龙喝的是天湖池里的天河水,人称为“九曲黄河”。那龙骨,碎成颗颗骨珠,被山风吹进洞底,滚进九曲黄河之中,被河水浸蚀打磨,变成了洁白晶莹、五棱六角的小石子,黑暗中,拿灯笼一照,像颗颗红透了的杨梅,故谓之为杨梅石。
紫霞岩·九曲黄河
紫霞岩,初名紫霞洞,亦名斜岩、紫虚洞、重华岩,当地人又叫它前岩。这岩洞分内岩外岩。外岩口有一巨石当门而立,高数十丈,下有石田,级级相承,水从石顶倾泻而下,冲入石田,激起无数水珠。抬头回望,只见数十丈高的紫色岩顶,苍穹般笼罩,阳光从岩口斜照进来,岩内紫气弥漫,人若置身仙境,故曰紫霞岩。
进入内岩,只见钟乳或垂或立,如梁如柱,呈现出千姿百态。里面有许多名目如“水打莲花”、“猴子把洞”,还有什么“无为洞”、“读书堂”、“三光洞”、“仙人田”。“风洞”、“雷洞”、“雨洞”,各个名符其景;金山、银山,闪烁明亮;八音石,扣之则叮咚作响,乐音悠扬。
内岩有溪水九渡,名“九曲黄河”。紫霞岩里何来黄河流淌呢?相传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尧帝派鲧去治理洪水,鲧用筑堤堵截的办法,结果堤越筑越高,水越堵越多。鲧没办法,又到天上去偷玉帝的“息壤”,谁知被玉帝发现并处死。鲧死后,大禹决心继承父亲遗志,继续治理水患。他先从水患最严重的龙门山入手。这里尽是石头,坚硬无比。他就变成一只巨熊,牙如劈山斧,爪如开山耙,硬是扒开了一个大缺口,让黄河水乖乖地顺从人们的意志,弯弯曲曲地流进了大海。大禹治理了黄河,准备向南巡未归的舜帝去汇报。这时,王屋山上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儿,笑着点拨禹说:“你不晓得把黄河搬给舜帝看看呀?”禹心中一亮:对,做个黄河模型献给舜帝看。舜帝看到这模型高兴极了,看出大禹是个才能超众的人,就把帝位让给了他。九疑山的老百姓向舜帝请求留下这模型。舜帝就将其放进紫霞洞,这便是奔流至今的“九曲黄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