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商山书院》陕西名胜简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商洛·商山书院》陕西名胜简介

在商洛市老城区东门里东大街东端北侧。商山书院是以商州名山商山命名。初在城北金凤山麓大云寺,为商洛道道台郗元洪所创建,创建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1522—1566年)年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三年(1585年)移州城东八里东龙山。万历十八年(1590年)商洛道道台苏浚又把书院迁回原址。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十五日,闯王李自成部将袁宗第攻商州,明地方官军以书院为城北据点,负隅顽抗,起义军遂烧毁书院。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1736年),知州王如玖复建商山书院于旧址。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州罗文思上任,第二年捐俸银240两,买武生王林海东街庄基地3亩2分,并带房16间;又捐银48两,买平民冀建都旱地6亩;乾隆二十年(1755年)捐银120两,遂买料开工,亲自督修,位置在城东门内东大街东端,即今商州市城关中学现址。

商山书院大门门联:贤才辅而天下治;师道立则善人多。

大门内设置屏风门,上书朱子《白鹿书院学规》全文;左右石刻罗文思所撰文《相题说》及《惜字引》。

二门的门联为:云涌商山腾墨采;雪翻丹水蹴文澜。

二门内为大厅堂,中正为陕西巡抚陈弘谋题额书“大有事在”;堂联仍用明代苏浚旧句:天锡九畴,神物肇兴洛水;圣敷五教,人文独贲商山。

大堂楹联为:六经开道化;三席引儒珍。额为:商山书院。罗公在商州知州13年,从第二年起每年皆以俸银资助书院,他还劝巨商富户,也为书院捐助经费,并延请当过洛南县令的钟麟书为书院山长(即今之院长、校长),还延请当过四川绵州州判和河南睢州知州的王学逊以及曾任户部主事、江南泗州知州的陈慕楷等退休官员,到书院执教或为山长。罗公如此重视书院和商州教育事业,为人们所敬仰。

罗文思,字白睿,号勉夫,四川合江人,乾隆三年(1738年)戊午乡试中举夺魁而为解元,乾隆八年(1743年)御旨特赐县令,历任陕西白河县、商南县、蒲城县令,乾隆十八年由蒲城升调商州任知州,治商13年,政绩斐然,廉洁奉公,勤政爱民,重教兴学,州民感恩戴德,在商州城内东大街建生祠3间,祠名报功祠,祠内塑罗公像1尊。此外,还在商州境内静泉山、铜佛龛(今称罗公碥)、龙驹寨(今丹凤县城)等处建罗公祠,塑罗公像,以纪念其功绩。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尹昌龄任商州知州,九月朝廷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尹知州遵旨,积极筹款建房,在翌年二月宣告成立商州中学堂。他也带头捐俸银,倡巨商富户也捐资助学,提取龙驹寨(当时未成立丹凤县,还属商州原商县所辖)帮头款归学堂,并从湖北等地延请学堂的总教习(相当于今之教务长),两次购图书80000余册给学堂,劝士绅魏凤翙捐城内背街私宅一院,并购临背街的张、谢、王三姓街房两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了天桥,把学堂南,北两部分连接起来,并不断扩建校舍共184间,收多公祠为中学堂所附有,设蒙养学堂。校内建释尊祠,祠为3楹,中位奉祀孔子,左奉祀先贤仓颉、商高;右奉祀乡贤王尚文等10人。所有这些教育政绩,上级是知道的,所以这年6月陕西巡抚升允通令各府、州、县,嘉奖尹昌龄。时隔仅两个月,就把尹升调凤翔府做知府。离任前商州士绅举行隆重的欢送会,还在学堂门口立碑,碑书尹昌龄撰文《创办商州中学堂碑记》,记载了办学事迹和银两支收项目。在尹离开商州的那日,商州中学堂师生、商州士绅、民众,夹道欢送5里不绝。

辛亥革命后,商州中学堂改名为商山中学。后来,邵力子当陕西省主席,大力支持和赞助该校,于是在1936年改为陕西省立中学,校名也曾几易,或商山,或商州,或商县,但省立中学格局不变。中经名人于右任、李仪祉、刘壮武、王希贤、陈槐堂、周乐天等人,或为校长,或执教,这所学堂或学校,都一直为商洛地区的最高学府,一直保持到20世纪50年代,从这里走出一批又一批文人学士,誉满三秦,名扬海外。

商州书院里珍贵之文物,莫过于商山书院碑,碑中行刻“商山书院”4大大字,额刻中等字“皇清”2字;上衔刻“乾隆十九年(1754年)岁次甲戌五月吉旦”;下衔刻“知商州直隶州事西蜀罗文思立”。

此外,书院还立有感戴碑,碑中行刻文“郡太守罗公捐俸创建书院阖属绅士感戴碑”18个大字;上额镌刻“皇清”2个大字;上衔刻“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岁次戊寅嘉平月上澣之吉”;下左刻碑文内云:“公名文思,字白睿,号勉夫,四川直隶州合江人,戊午解元。”这两通碑石,至今尚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