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常州·中吴要辅八邑名都
江苏东南部,有一座南控太、滆二湖,北凭长江天堑,西毗茅山丘陵,东连苏杭平原的古城——常州。二万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长江由此入海,带来大量泥沙,才冲积成宽广的平原。
常州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并历经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和秦汉两代几百年的开发,但直到西晋末年,这里和苏南其他地区一样,仍然处于火耕水耨的落后状况。东晋至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经过三百年的辛勤劳动,把荒芜的“沮湿之区”开垦成“良田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的鱼米之乡。隋大运河的开凿,更使常州逐步形成以运河为经,左右诸水为纬,联络成网,旱涝相济的水利系统。从隋唐至清代,常州都是封建王朝的财赋重地。清康熙十九年,江南巡抚莫天颜在奏请孟河建闸的奏折中说:“江南财赋甲于天下,苏、松、常、镇课额尤冠于江南。”1908年沪宁铁路建成,常州其处于中点,交通更为便捷,地理位置愈加重要,遂有“中吴要辅”之誉。
常州为江南古城之一,其历史可以推溯到约三千年前的勾吴。漫长的岁月里,常州曾以延陵、晋陵、毗陵、兰陵、常州、武进、阳湖等名称载于历史。自季札封于延陵至秦始皇分天下郡县,延陵这个名称沿用了三百多年。汉高祖二年(前205),改延陵为毗陵,仍属会稽郡。三国孙吴置毗陵典农校尉。毗陵这个名称沿用了五百多年。西晋永嘉五年(311)因东海王世子毗的食邑在此,为避讳,改为晋陵。至于常州别称兰陵的源由却有更深远的历史背景。西晋末年,发生了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北方大族为避祸纷纷南迁,东晋设置侨州、侨郡、侨县安置他们,仍延用北方地名。兰陵本在山东,属齐,东晋时为晋陵境内侨县,后未被废止,乃成为江南正式郡县,直到隋才废掉。因南朝齐高帝、梁武帝都是兰陵人,兰陵就成为常州的别称。“常州”得名,已是隋朝,并且纯属偶然。《元和郡县志》说:“(隋)开皇九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因县得名。后割常熟县属苏州,移常州于晋陵。”自唐至元,常州或为府,或为路,至明朝则因地近南京而直隶京师。清雍正二年(1724)拆武进置阳湖。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八县,时称“八邑名都”。今日常州市区,东南起自戚野墅,西北至新闸镇,绵延近50里,呈琵琶状,铁道、运河、公路平行纵贯,恰似琵琶三根琴弦,弹奏着从古至今的奇韵新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