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秦始皇陵·“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下河村,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垣约1.5公里处有兵马俑从葬坑。现已发现一号、二号、三号三个俑坑,和一个已挖好但未装进兵马俑的第四号坑。
1979年10月1日,在兵马俑坑原址上修建的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馆。建在一号坑上的展厅宽70米,长230米,总面积16100平方米,由钢骨铁架横空撑起,中间无立柱,便于参观者一览无余。
兵马俑坑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到1979年开馆以前,已接待国内游客一百万人次,外宾近三万人次。开馆后第一年就接待国内游人一千二百万人次,外宾五万多人次。许多国家首脑参观兵马俑后盛赞不已,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世界七大奇迹”即金字塔、宙斯像、摩索拉斯墓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阿泰密斯女神庙、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灯塔。是古代腓尼基人昂蒂帕特(约前398—前319)所封定。后世相沿而成定论。1980年9月,新华社记者王兆麟在《新民晚报》上发表题为《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巡礼》的文章,第一次公开给秦俑戴上“世界第八大奇迹”桂冠。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
从“怪物”到宝物
兵马俑坑,从未见文字记载,司马迁《史记》对始皇陵的规模、建置和陪葬的富丽,都有详细记述,却没有提到兵马俑。在兵马俑坑发现之前,当地农民将那些经常被发现的陶俑视为“怪物”,称之为“瓦人”或“瓦盆爷”。据说这里很早以前,只要打井或挖墓穴,就会有“怪物”出现,这些“怪物”常常兴妖作怪,不是新墓穴突然倒塌,就是井水忽然枯竭。有时候,“怪物”会突然直立于井壁出现,“鼓嘴瞪眼”地吓唬人们。曾经有大胆的农民,在气恼中将“怪物”刨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曝晒,以示惩罚。甚至将“怪物”捣成碎片。
1974年3月,临潼县晏寨公社下河大队西杨生产队决定打八眼水井。其中第五眼的位置,就在一号坑的东南角。当挖到三、四米深时,挖出了一个“瓦盆爷”(当地对陶制神像的俗称)。他们以为打在了一个古庙遗址上。这事被一个前来检查打井工作的公社水保员报告给了县文化馆,文化馆派人将碎片带回县里修复。正巧一位叫蔺安稳的中国新闻社记者回家乡临潼探亲,得知此事,写了篇《秦始皇陵出现一批秦代武士陶俑》的文章,由《人民日报》内部报道。这则内部报道很快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7月,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由陕西的文物考古工作者组成了“秦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经过一年的发掘,一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的巨大秦兵马俑坑重现于世。1976年5月,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20米处,发现了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二号坑。不久又在一号坑的西北侧25米处,发现了面积520平方米的三号坑。后来又发现了尚未建成的四号坑。四坑相距很近,构成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据考古学家考证,一号俑坑是右军,二号俑坑是左军,没有兵马俑的四号坑是中军,三号坑是统帅左、中、右三军的指挥部,合计有陶人陶马七、八千件。兵马俑坑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
地下大军缘何用
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陪葬的一部分。在古代,人们认为死亡不过是生命形式的一种转换,是灵魂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阴间世界在古人的想象中同阳间世界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死者仍需要享受以及使用生前用过的器物。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除陪葬日用品外,出现了杀死或活埋奴隶在主人墓中以便在阴间侍奉主人的殉葬制度。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奴隶们的反抗,便逐渐用模拟品来代替活人殉葬。那种用草扎制成的人形叫“刍灵”,用泥、陶、木料等制作的人形,就叫做俑。春秋战国以后,除了特殊情况外,国家基本上不允许奴隶殉葬。
历来北方的俑人,一般不过是5至10厘米左右,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兵俑和车马,却都形制高大,气势恢宏,在考古史上可谓空前绝后。关于兵马俑的意义和作用,有人认为这些兵马俑象征着驻扎在京城外的军队,可称之为“宿卫军”;有人说,这是“从葬坑”的一部分;还有人认为它是秦始皇用来显示皇威,表彰军功和宣扬统一大业的;还有人从古代祭礼习俗的角度,认为是这位崇好神仙的皇帝为了防神驱鬼而设置的。
精美的造型艺术
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是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然后入窑烧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而成的。陶俑、陶马身上的鲜艳颜色,因俑坑曾被焚,加上长期埋于地下,颜色脱落殆尽。陶俑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文字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
陶俑、陶马制作细腻精致,形神兼备,表现了极高的写实技巧。陶俑人物个性鲜明,从表情、神态、姿势、衣着等方面反映出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兵种、不同职位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陶俑的发髻,身上的甲片、甲钉,甚至连鞋底一道道缀扎的线纹都精雕细作,十分注意细节的真实。
陶马更是细致至极,个个劲健有力,双耳前竖,两眼注视前方,形象逼真生动。陶马的比例非常匀称、和谐,符合解剖学原理。这些艺术上的成就,除了高超的技巧之外,与秦人素以养马著称,对马异常熟悉也是分不开的。秦穆公时的伯乐是我国著名的相马专家,著有《相马经》,伯乐识别千里马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秦始皇时有个叫马斯倮的人,在甘肃省泾川县养有数不清的马牛,秦始皇因他养牛马有功,赐给他封邑,其地位和封君相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