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成都之旅·成都·佛道祥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蒙蒙巴蜀雨·成都之旅·成都·佛道祥光

成都名寺道观名闻遐迩。佛寺除被称为四川佛教丛林之冠的宝光寺外,还有文殊院、大慈寺、“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等。著名道观青羊宫,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道教的圣地。这些寺观文化蕴藏甚为丰厚,每年宗教节日和庙会都要吸引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人。

“演一音而沙界全闻”

“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北距成都5公里,占地130亩。现存主要建筑有: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先觉塔、观音阁、御书楼、涅槃堂、普同塔以及圆悟禅师墓园等。

相传,此处曾是汉朝一位晚年闲居的董司马私宅。南北朝时始建庙。唐贞观年间初建建元寺,其后,剑南节度使崔宁奏请唐宣宗,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宣宗赐名“昭觉寺”。北宋时,该寺曾一度改名六祖寺。南宋高宗敕改昭觉为禅林,今日山门上仍书有“第一禅林”。历元明两代,清代复称昭觉,康熙皇帝也曾为该寺题诗碑:“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香气飘金界,清荫带碧空。霜皮僧衲老,天籁梵僧通。咫尺蓬莱树,春光共郁葱。”清雍正年间,果亲王来该寺重修真祠碣:“处一座而十方俱现,演一音而沙界全闻。”足见昭觉寺在佛教界地位之高。

元朝人费著撰写的《岁华纪丽谱》云,宋太祖开宝三年(970)的正月上元节,成都连续三宿大放花灯,而“繁采绮罗街道灯火之盛以昭觉寺为最”。宋崇宁年间,圆悟禅师主持昭觉寺,撰写了对佛教影响极大的《碧岩录》等大量佛教著作。明崇祯十七年(1644)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曾亲临昭觉寺,封昭明和尚为大西国军师。清兵入川,该寺毁于战火。后来,吴三桂带爱妾陈圆圆到昭觉寺看望高僧丈雪的时候,陈还劝吴重修该寺,但直到康熙二年(1663)才重建各殿,规模已不及唐宋。寺内曾保存有陈圆圆所绣云头僧鞋。乾隆五年(1740)御赐北藏经和南藏经共八千多册,藏于说法堂。

昭觉寺称誉海内外,还与三位现代名人有关。1919年,朱德在贵州托返川的好友周官和制了一方楠木匾额赠昭觉寺,上书佛经偈语:“应世人间”。落款为:“民国八年岁己未,下民朱德周官和赠。”匾额每字径2尺见方,在纪念朱德诞辰一百周年时,复制存放于八仙堂内展览。原来,在1918年讨袁护国之役中,曾任滇军旅长的朱德曾避难于八仙堂。后又来此居留数月,与僧众感情甚笃。

我国武术大师海灯法师(原名范去病)受戒之前,曾于少林寺拜少林高僧汝峰习武,学会了包括少林绝技“一指禅”、“二指禅”在内的全部少林武功。去病回家探亲,得知老父被恶霸欺凌含恨而死。他来到昭觉寺,拜高僧智光为师,削发受戒,法名海灯。

昭觉寺普同塔院内,现有一张黑亮可鉴的大圆桌,被视为宝物。原来此桌是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作画时曾用过的。张大千青年时出家,法号大千,后还俗为居士,遂以“大千居士”自称。1945年,他率家人及十余弟子从青城山迁居昭觉寺。寺僧视早已与佛门结缘的张大千为上宾,让他在一般人禁入的御书楼置大圆桌挥洒丹青。张大千为报答主人盛情,以铁线游丝描笔法在一块汉白玉的正反两面,分别画了《南无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两幅端庄慈祥、神情毕肖的人像。该寺方丈立请名匠刻石,置于玉佛殿内,今仍安在。张大千还为该寺写了“变华严相”横匾,笔法险峻舒朗,凝炼深厚,名震成都,每字径逾两尺,他也自认为是平生难得之作。1983年,寓居台湾的张大千病重,昭觉寺僧众惊悉后致电慰问。大千居士病逝后,昭觉寺为他举行佛事,超度亡灵,以示缅怀。

玄奘遗骨藏斯楼

康熙年间,慈笃海月禅师道行高深,智慧超群,有道道毫光从其头顶射出,光耀北城,被僧众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他在被誉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的信相寺的庙门对面照壁上镌刻“文殊院”三字,该寺从此改称为文殊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寺,宋代改为信相寺,明代焚于战火。清代重建并逐步扩建至今日规模:占地82亩,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位于中轴线上,两侧为钟鼓楼、厢房、斋堂,布局严谨。现在是四川省及成都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他十三岁出家到各地听名僧讲经说法,十七岁时与二哥(法名长捷)为避中原战乱,来到成都学经。两三年后,刻苦努力的玄奘精通了佛教的一些重要经典,并能登台讲经,很快成为一位颇受听众欢迎赞赏的讲经干才。唐武德五年(622),他在成都正式受比丘戒为僧。比丘戒是“受戒”中最高的仪式,必须严格遵守二百五十条戒律。此后,他在成都继续研究佛经并讲授《诚实论》。五年后,他离蓉遍访全国名刹高僧,北上长安,不久便踏上西去印度取经的漫长旅途。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里,玄奘不负众望,满载六百多部梵文佛经而归。

1942年,收藏玄奘顶骨的石函在南京被发现,内藏顶骨三块。五十年代,一块留在南京博物馆,一块送往唐僧“西天取经”的出发地西安。为纪念玄奘在成都受戒为僧,另外一块顶骨就由能海法师迎请入川,先藏大慈寺,后转到文殊院收藏。除此之外,文殊院还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如宋木绣像金刚经、明崇祯皇帝田妃绣制的千佛袈裟、印度梵文贝叶经、缅甸白玉佛、清代破山、丈雪两位高僧的书法、竹禅的绘画、康熙御书《空林》、《海月诗》碑刻等。故郭沫若以“西天文物萃斯楼”赞之。

玄奘受戒与大慈寺

大慈寺古称震旦第一丛林,殿宇宏丽,为成都古刹之一,位于市中心蜀都大道东段。现存建筑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等,系清中叶重建。现已辟为成都市博物馆。

该寺创建于唐至德年间,唐肃宗赐额“大圣慈寺”。唐代鼎盛时期,寺内有九十六院,楼、阁、殿、堂等八千五百二十四间,壁画一千五百九十一幅,“皆一时绝艺”。一年内逢上元、寒食、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墨客名流与地方官吏常来此宴游,留下许多诗篇及碑石书法墨迹。苏轼誉大慈寺的壁画“精妙冠世”。宋朝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称:“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相传唐代大师吴道子、前蜀画家李升、后蜀画家黄筌父子都曾在此创作大量的壁画。

唐僧玄奘的一部分顶骨送到成都时,先保存在大慈寺,1958年才随成都市佛教协会从大慈寺迁往文殊院供奉。当年玄奘曾在大慈寺讲经,听众达几百人,甚至武昌、汉口、南京等地都有佛教信徒来听他讲经。

青羊似语五千言

青羊宫初名青羊肆,本为一个小镇,是一处商品交易市场,坐落在成都西郊百花潭北岸。西汉扬雄在《蜀本纪》中云,老子西行过函谷关,写成《道德经》,赠给关令尹喜,并告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古今集记》又载:“老子乘青羊降,其地有台存。”道教创立于东汉,尊老子为始祖,以《道德经》为经典。道教信徒们就以此为据在此建立道观供奉老子。因唐代封老子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故升“观”为“宫”。青羊宫不仅是成都最大最古老的一座道观,还位于全国十二大道观前列。

青羊宫盛于唐、宋,陆游曾这样描绘:“青羊宫中竹暗天,白马庙畔柏如山。”明末战火焚毁了青羊宫,现存建筑三清殿、斗姥殿、混元殿、八卦亭、吕祖殿、唐王殿等都是清代遗物。其中八卦亭、三清殿是青羊宫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道教奉“天圆地方”之说,因此八卦亭亭基为四方形,亭身呈圆形,天花板上刻有八卦符号,富丽雅致。

青羊宫内的石刻吕祖像,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由清末民间著名刻工陈宝鑫等刻。被道教全真派奉为北五祖之一的吕洞宾身着齐脚道袍,敦厚端庄,目光炯炯有神,似在体察尘世是非苦乐。传说成都郊外住着相依为命的贫寒母子。一次儿子离家时间较长,半夜梦见身穿道袍、银须齐胸的老者对他说:“快回去,你母亲病了。”儿子次日启程回家。母亲满面春风地对他说:“你请老翁捎回的药我吃了,现在身体好多了。”儿子非常惊异。母亲说:“我们是不是遇见神仙啦?那老翁说,成都青羊宫的湖边有一棵老梧桐树,树下有块石碑。如果把石碑挖出来立在湖边小亭里,就是对他最大的感谢。”石碑于是出土。

吕洞宾像石碑附近,还有块从城内支机石街移来的“支机石”。相传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途中,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山清水秀的绿洲村落,看见一个男子在牵牛饮水,一位女子正在一座美丽的宫殿内织布。织女笑问张骞:“客官为何来此?”张骞据实以答。织女便指着地上的一块石头对张骞说:“请君以此石寄舟上,汝还,问蜀人严君平,必为汝道其详。”张骞回长安向汉武帝复命以后,便急赴成都找正在街头卖卜的隐士严君平。张骞从怀中取出织女所赠的石头,不慎失手落地。石头突变为一块褐色巨石,高6尺,宽2尺,有如古代织布的梭子。严君平告诉大吃一惊的张骞:“这是天河织女的支机石。难怪去年我观天象,见一客星闯入牛郎、织女星座。想不到竟然是你闯入了天宫。”支机石从此就留在了成都。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在《海客》诗中追述其事:“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有人认为此石系古蜀国遗物,也有说是陨石。

三清殿前的两只铜羊尤其引人注目,俗称“青羊”。其中一只造形极为奇特,由十二生肖的特征(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合成。据说,谁要是哪个部位有病痛,只要摸摸神羊的相应部位,即可不治而愈。民国时期《成都青羊宫花市竹枝词》曾这样记述此习俗:“闻说铜羊独出奇,摸能治病祛巫医。求男更有新方法,热手摸他冷肚皮。”这只独角怪羊传为南宋权贵贾似道家里的熏衣炉。清雍正年间,四川籍大学士张鹏翮从北京市场偶然购得后捐赠给青羊宫,并在底座上题诗一首:“京师市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另一只双角铜羊,温顺可爱,“神情欲语,似讲五千言”(指《道德经》五千言),由云南名匠陈文炳和顾体仁铸于清道光年间。游人喜欢抚摸这两只铜羊,故铜羊通体锃亮光洁可鉴。

与青羊宫一墙之隔、在二仙庵旧址上扩建起来的文化公园现在是每年春节举办的成都灯会和花会的中心。灯会花会风俗源远流长,青羊宫以道灯著名。每逢二月十五日(老子的生日),青羊宫都要举行庙会,进香朝拜李老君。这样使青羊宫(包括文化公园)花会更加繁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