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长江三峡之旅·西陵峡·遗迹口碑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蒙蒙巴蜀雨·长江三峡之旅·西陵峡·遗迹口碑传

西陵峡风景奇绝,吸引了许多文人前来观赏。人们更津津乐道地把一些奇异景物与著名诗人联在一起。屈原、白居易、元稹、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王士祯等人在此都有遗迹或故事留存。

屈原和米仓口

兵书宝剑峡壁上,有一形似粮仓的巨石,石下有漏斗形豁嘴,人呼“米仓口”。很早以前,天旱无收。巫山神女在此点石成仓,指沙为米。穷苦人每日可从此仓口得米度日。一贪心人欲多得米,凿大了仓口。结果就只流白沙了。

传说屈原小时,十分同情人民的疾苦。他偷偷从家中背米,放到米仓口,救济穷人。一时三峡到处都传颂着“神女又下凡了”的新闻。父亲知道真情后,鼓励他刻苦读书,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解救天下穷人。以后,他果然不负父望,忠心耿耿,辅佐楚王。直至今日,三峡人民还在端午节这一天到米仓口来悼念屈原。

三游洞与陆游泉

西陵峡东口南津关附近擂鼓台下,有一30米深、20米宽、10米高的奇幽洞府,因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发现并同游此洞而名之曰“三游洞”。元和十四年(819)三月,白居易自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偕弟行简自浔阳顺江上游,舟至夷陵,遇到由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的元稹,“将别未忍”,载酒泛舟,发现了此洞,“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警动耳目”。“自未讫戊,爱不能去”,“各赋古调二十韵,书于石壁”。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并以此名洞。后来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赴京过此,慕名游洞,赋诗题壁“昔年有迁客,携手过嵌台;去我岁已百,游人忽复三”(苏辙),人谓“后三游”。故有诗云:“夷陵多名山,夷陵多名洞;三游最有名,喧传自唐宋。”

三游洞不仅以洞奇景美闻名古今,而且以异彩纷呈的摩崖壁刻著称于世。据史载,古代名人在此留下的摩岩壁刻有一百余件。除前后“三游”的六人外,宋代黄庭坚、赵抃、叶衡、陆游、明代刘一儒、清代王士祯等都曾在此题刻诗词,今存40余首,皆为珍品。

相传三游洞附近以前无水饮。一年,陆游贬夔州府通判,在此流连忘返,不觉肚中饥渴难忍,随手从地上抓起把一土。立刻,地涌清泉,在洞外不远汇成小潭。陆游很高兴,挥笔题诗:“苔径芒鞋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岩峰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药草香。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珮声长;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至今三游洞左侧下方的壁腰中仍有泉水流淌,注入崖下一小潭中。潭口正方形,水珠如玉,常盈不枯,人称“陆游泉”,俗名“神水”。潭边石壁上,陆游题诗历历在目。

黄庭坚与蛤蟆碚

长江南岸灯影峡绝壁下,有一形似蛤蟆的巨石,人呼“蛤蟆碚”。数股清泉自石中不断流出,味美色清,被唐代茶圣陆羽誉为“天下第四泉”。陆游赞曰:“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欧阳修《蛤蟆碚》亦云:“石溜吐阴岩,泉声沟空谷。能邀美泉客,系舸留崖腹。阴精分月窟,水味褾茶绿。”相传蛤蟆碚为月宫中偷跑出来的小蛤蟆受日月精华所变。

宋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访蛤蟆碚,题后,不慎将一枝紫毫笔失落泉中。他后来到苦竹寺题墨,见小僧捧出的文房四宝中,有前次失落之笔,惊问何来,方知是日前于后园井中捞获。从此,民间就流传着蛤蟆泉与松滋苦竹寺井水相通的说法。几年后,黄庭坚复访时,言及前事,兴致依然,题诗曰:“云生草履踏芒鞋,双手摩擦醉眼开;行苦鸣柯招野趣,泉甘濡笔写诗才。燕声高处群鸦唱,塔影空中落雁回;通慧老僧能记我,当年山谷又重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