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南昌之旅·南昌·豫章古城通南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煌煌荆楚吟·南昌之旅·南昌·豫章古城通南北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方古城。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昌地区已出现原始村落。其生产活动主要是农耕、渔猎和纺织等。春秋战国以前,居民密集地区在青云谱到艾溪湖这一弧形地带。在这里出土的青铜器表明此地当时已与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左传》所记楚国令君(宰相)“子荡伐吴,师于豫章”就在这里。春秋时属吴国,后属越国,战国时归楚国。秦始皇分天下为卅六郡,南昌地属九江郡,当时尚无城池。汉初颍阴侯灌婴率兵驻扎于此,正式设豫章郡和南昌县,想以此为“昌大南疆”的据点,进而平定南越地区。豫章郡十八县以南昌为首。灌婴开始在今南昌东南修筑豫章城,俗称灌婴城,简称灌城(一说此城为陈婴所筑)。灌婴城在今南昌市东南面,为高大的土城。在今南昌市商业中心胜利路中段,有灌婴在豫章郡的饮马池。此地原为赣江沙洲,中有一池,广不及半亩,水不深而四周有草,故常放马于此。后因江水变化,沙洲已变市区。东汉初年城市发展,又在旧城之北筑新城,周长十里,城门六座。至东晋孝武帝时,范宁为豫章太守,又扩大为八个城门,城墙更为坚固,城门上筑城楼。北方南迁人口大增,使南昌经济日益繁荣。隋初置洪州总管府。唐武德七年(624)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即王勃《滕王阁序》所说的“洪都新府”。建中(780—783)后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观察使、镇南军节度使所在地。贞元年间(785—804)改名南昌,成为江西的首府。

由于地处物产丰富的鄱阳湖平原,襟三江而带五湖,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因而南昌成了联结广州和扬州、江陵的交通枢纽,商贾往来,热闹非常。元和四年(809)洪州观察史韦丹又将城墙向东北扩展,城门上改筑敌楼,城区比汉时增加了一倍。南唐时朝廷准备迁都南昌,定为南都,升洪州为南昌府,按都城之制在城内建筑了宫殿。宋代恢复洪州,为江南西路军事政治与财政中心,城市扩大,城墙周长30里,共十六座城门,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南昌城。南宋兴隆元年(1163),宋孝宗因洪州是他作藩王时的封地,故升这为隆兴府。元代改为隆兴路,设江西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5)元世祖以此为太子真金(裕宗)封地,故改为龙兴路,是造船、制毯基地。明初改为洪都府,不久又改为南昌府,仍为江西省城。明代南昌在经济上不如唐宋,但在文化上大有发展,城内有府学、县学,还有东湖、宋濂、正学等几座书院,到清代又增加了豫章、友教等书院。清末九江被西方列强辟为商埠,南昌的经济地位才被其取代。辛亥革命后,废南昌府。1935年置南昌市至今。

南昌濒临赣江,城内有东、西、北三湖及贤士湖、青山湖,城外有西山连绵百里,屏障、风景点甚多,前人总括为“豫章十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汉代名士徐孺子(名徐稚)、仙人许真君(徐逊),到唐代文学家王勃及清代大画家八大山人,众多文人学士在南昌留下了大量遗迹、诗文、趣事,至今脍炙人口。

“豫章十景”有西山景区的“西山积翠”、“铁柱仙踪”、“洪崖丹井”、赣江边的“南浦飞云”、“龙沙夕照”、“章江晓渡”,城区的“滕阁秋风”、“东湖夜月”、“徐亭烟柳”、“苏圃春蔬”。此外还有绳金塔、佑民寺等许多景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